我院两门本科课程获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发布者:金雪明发布时间:2021-11-15浏览次数:1035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苏教高函〔20219号),公布全省高校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结果,我院获批2门。此次获批的省级一流课程分别是:我院陈华兵教授主持的线上一流课程《药剂学》和张慧灵教授主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药理学(一)》。

 

两门本科课程获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线上一流课程

药剂学

陈华兵

张学农、崔京浩、曹青日、柯亨特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药理学(一)

张慧灵

王燕、贾佳、张丽、薛洁

 

近年来,在学校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中,学院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统筹规划课程建设,聚焦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的规划性和系统性,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

《药剂学》在线课程主要内容涵盖物理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药物剂型研究、新剂型研究进展、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研发等,为新药研发的制剂处方设计、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等提供理论指导。课程(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UDA-1207216803)共包含47个专题章节,每个8~10分钟,围绕药剂学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记录教师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具有重点突出、高度凝练的特点。本课程不仅完成了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教学,还根据苏州大学药学院药剂学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方向,优化了教学内容安排,利用苏州大学药学院的产学研平台优势,邀请苏州生物纳米园的高水平企业专家授课,对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品生产质量体系、小分子新药研发等前沿领域进行了介绍和讲解,有力丰富了课程内容。该课程可帮助学习者掌握药剂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各种剂型的制剂特点和制备方法、以及制剂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等知识,有助于提高药物制剂理论水平和新药制剂研发能力。课程于201911月首次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平均每期选课人数超过3000人,学习者来自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90多所大学,为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在线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药理学(一)》是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该课程利用药理学系建成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同时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UDA-1001753339),围绕药理学六大模块进行,包括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内脏激素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其中线下课堂教学54学时,线上教学36学时。依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具先进性和互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和个性化;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度,进行了教学重构。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新教学模式:即教师精讲+学生实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BL),基于小组的学习(GBL),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基于MOOC翻转课堂。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药理学》自2017年已连续向我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开放8期,每期3000-6000人,已成为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福州医科大学等高校《药理学》线上教学应用的课程。苏州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联合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编写的配套教材《药理学》(科学出版社,202111月)获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教材及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我院此次获得两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充分反映了学院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做的辛勤努力和重要贡献。全院教师将继续发扬坚持不懈、团结奋斗、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不断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共同开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药剂学》课程负责人

  

陈华兵,苏州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药剂学系主任。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

陈华兵教授主要从事靶向性高分子载体及创新药物制剂研发。2001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08年获得生物制药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高金明课题组、东京大学材料工程系Kataoka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回国后一直致力于靶向性高分子载体及创新制剂的研究,在Adv Mater, ACS Nano, JAC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通讯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 篇;主持国家基金委杰青、优青、面上项目以及省市项目等十余项,获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2017年起担任《药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青年主委。 

 

 

 

药理学(一)课程负责人

  

 

张慧灵, 博士,苏州大学药学院药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曾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医疗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获得者(2006),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苏州市工业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020)。

张慧灵教授主要从事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信号机制、药物靶点发现及药物研发,包括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死亡的形式、分子信号机制及药物靶点发现和药物干预。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二类新药研制。代表性论文发现在AutophagyGlia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SCI杂志。担任多个国内、国际刊物的审稿专家。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青年科技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及参编著作和教材10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药理学》课程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