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授课对象: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学时: | 54 |
教材版本: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主讲教师: | 刘艳丽 郑毅然 陈燕 王媛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制
2021 年 1 月 1 日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陈燕 授课日期: 2021-3-1、2021-3-3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绪论 | 授课时间 | 50分钟 |
| |||
| |||
| |||
第一节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30’)
第二节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15’)
第三节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医药学中的作用(5’)
| |||
| |||
(1)克隆选择学说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讲解过程中结合示意图,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讲到免疫学发展史的时候,和学生探讨疫苗相关内容。
| |||
| |||
| |||
| |||
| |||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陈燕 授课日期: 2021-3-1、2021-3-3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一章 抗原 | 授课时间 | 50分钟 |
| |||
| |||
| |||
第一节抗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6’)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8’)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及其在医药学实践中的应用(10’)
第五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10’)
| |||
| |||
(1)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区分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讲解过程中结合示意图,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讲到免疫佐剂的时候,和学生探讨目前常用的免疫方法。
| |||
| |||
| |||
| |||
| |||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陈燕 授课日期: 2021-3-3、2021-3-4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二章 抗体 | 授课时间 | 1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 抗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5’)
第二节抗体的异质性(15’)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35’)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及抗体的多样性(20’)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15’)
| |||
| |||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在关系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讲解过程中结合示意图,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讲到基因工程抗体的时候,和学生探讨目前已上市的抗体药物。
| |||
| |||
| |||
| |||
| |||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王媛 授课日期:2021-3-4、2021-3-10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授课时间 | 1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 概述 (15’) •补体的发现(6’) •补体的概念、组成和命名(6’) •补体的理化性质(3’)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途径(35’) •补体激活三条途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 经典途径(15’) MBL途径(5’) 旁路(10’)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5’)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18’) •补体的自身调控(3’) •补体调节蛋白的作用:补体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如C1抑制物、补体受体1、C4结合蛋白、衰变加速因子、膜辅助蛋白、I因子等的调节作用(15’) 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25’) •溶细胞、溶菌作用(2’) •调理作用:C3b、C4b、iC3b(6’) •清除免疫复合物(5’) •参与炎症反应(4’) •调控适应性免疫(6’) •与其他酶系统发生相互作用(2’) 第五节.补体的异常与疾病(7’) •补体各组分遗传性缺陷(5’) •疾病引起补体含量的改变(2’) | |||
| |||
(1)补体系统的活化途径和生物学功能机理。
(1)补体系统不同活化途径的级联反应顺序、异同和机制。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卡通图和路线图展示补体活化不同途径的过程、以及动画展示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等。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以讲科学故事开头,讲述科学家发现补体的过程和现象,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
| |||
| |||
| |||
补体系统活化是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前提。那么补体系统是怎样被活化的? 活化后发挥了哪些免疫学功能? 补体的不同途径分别在感染的什么时期发挥主要作用? 哪些补体活化途径需要有抗体的参与? | |||
| |||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郑毅然授课日期:2021年03月11日
课程名称 | 微生物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药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沈关心/徐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药学二年级 |
授课章节 |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授课时间 | 100分钟 |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 |||
1.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 (2)掌握细胞因子的分类和每类代表性细胞因子的功能、分泌细胞和作用细胞 (3)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分类和主要结构特征 (4)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5)了解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技能(能力)目标: (1) 熟悉免疫学基本科学名词 (2) 培养阅读免疫学文献的能力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 |||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 |||
细胞因子概述(25分钟)
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30分钟)
细胞因子的功能(30分钟)
细胞因子与临床医药学(15分钟)
|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
1.教学重点 (1)细胞因子的分类、英文名称缩写和其主要功能 (2)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主要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3)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细胞因子和其受体的名字和结构 (2)区分不同细胞因子的功能 (3)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联系 | |||
四、教学方法选择 | |||
| |||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 |||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强调细胞因子和其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并将这些功能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相关联 | |||
| |||
| |||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 |||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Kuby Immunology. 6th edition. Kindt, Goldsby, Osborne. 工作细胞 动漫片,David Production.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郑毅然授课日期:2021年03月17日
课程名称 | 微生物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药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沈关心/徐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药学二年级 |
授课章节 |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 授课时间 | 100分钟 |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 |||
1. 知识目标:
2. 技能(能力)目标: (1) 熟悉免疫学基本科学名词 (2) 培养阅读免疫学文献的能力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 |||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 |||
HLA和MHC概述(15分钟)
HL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30分钟)
HLA复合体结构和生物学特征(15分钟)
HLA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50分钟)
|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 |||
四、教学方法选择 | |||
| |||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 |||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比较容易搞混,需重复强调并提问学生。 | |||
六、复习思考题 | |||
| |||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 |||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Kuby Immunology. 6th edition. Kindt, Goldsby, Osborne. 工作细胞 动漫片,David Production.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郑毅然授课日期:2021年03月18日
课程名称 | 微生物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药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沈关心/徐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药学二年级 |
授课章节 | 第六章 免疫细胞 | 授课时间 | 200分钟 |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 |||
2.技能(能力)目标: (1) 熟悉免疫学基本科学名词 (2) 培养阅读免疫学文献的能力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 |||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 |||
免疫系统概述(25分钟)
固有免疫细胞(50分钟)
T淋巴细胞(90分钟)
B淋巴细胞(35分钟)
|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 |||
四、教学方法选择 | |||
1.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1) T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动画 (2)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过程的动画 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T细胞发育,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杀伤的过程。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为什么需要多种免疫细胞的课内讨论 2.实验课教学 Not applicable. | |||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 |||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免疫细胞种类繁多,每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生物学特征比较难记,需要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重复强调相关内容。 课堂最后需总结所有免疫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分工合作。 | |||
六、复习思考题 | |||
| |||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 |||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Kuby Immunology. 6th edition. Kindt, Goldsby, Osborne. 工作细胞 动漫片,David Production.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陈燕 授课日期: 2021-3-17、2021-3-22、2021-3-25、2021-3-31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七章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 授课时间 | 2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免疫应答概述(5’)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35’)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25’)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50’)
第五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40’)
第六节 免疫耐受(35’)
第七节免疫应答的调节(10’)
| |||
| |||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讲解过程中结合示意图,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在免疫应答反应。
| |||
| |||
| |||
| |||
| |||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王媛 授课日期:2021-3-29、2021-4-5;2021-4-1、2021-4-7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八章 超敏反应 | 授课时间 | 2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 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10’) •超敏反应的概念(5’) •分型:I型速发型、II型细胞毒型、III型免疫复合物型、IV型迟发型(5’) 第二节/第三节.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 各型超敏反应参与的常见疾病(140’) •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机制、参与成分、过程(60’) •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及常见疾病(30’) •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机制、过程及常见疾病(35’) •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机制、过程及常见疾病(25’) •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机制、过程及常见疾病(20’) 第四节.各型超敏反应的比较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20’) •各型超敏反应的比较(8’) •各型超敏反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12’) | |||
| |||
(1)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常见疾病。
(1)各型超敏反应的异同点及常见疾病与多种超敏反应的相关性。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分步骤讲授各型超敏反应发生的具体过程。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用超敏反应介导的常见疾病的具体病例,分析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和症状、过程等。
| |||
| |||
| |||
4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分别是哪几种? 4种类型的超敏反应的发病特点都是什么? 其发生机制是怎样的? 以具体的常见疾病为例,阐述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 | |||
| |||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王媛 授课日期: 2021-4-7、2021-4-8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 授课时间 | 1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 免疫检测 (60’) •免疫学检测原理(5’)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40’) •免疫细胞的检测(10’) •免疫学检测在医药学中的应用(5’) 第二节.免疫预防(15’) •人工主动免疫,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8’) •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免疫球蛋白(5’) •计划免疫(2’) 第三节.免疫治疗(25’) •分子治疗,分子疫苗、抗体、细胞因子(12’) •细胞治疗(5’) •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8’) | |||
| |||
(1)免疫学检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1)不同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目的和具体应用;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实物图像展示结合讲解各种免疫检测的方法、原理和应用。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结合具体免疫检测的实验操作步骤,配以模拟实验过程来演示各种免疫检测的方法。
| |||
| |||
| |||
结合相应实验课的操作和实际待解决问题讨论并回答思考题: 如:想要达到具体某种检测和诊断目的,讨论回答所应采取的免疫检测方法。 | |||
| |||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4-12、4-14、4-15、4-19、4-21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 授课时间 | 3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100’)
第二节 细菌的物理性质 (8’)
第三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92’)
第四节细菌的新陈代谢(40’)
第五节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0’)
第六节细菌的检查方法(10’)
第七节放线菌(30’)
| |||
| |||
细菌的结构组成,包括基本结构组成和特殊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细菌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各阶段的特点。
细菌重要分解代谢产物及其相关的生化反应试验;细菌合成代谢重要产物及其应用;细菌致病性物质基础。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以及细菌的重要代谢产物及其特征反应。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如何预防细菌感染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简述细菌的细胞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简述细菌的细胞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核糖体的组成及针对核糖体抗生素的作用原理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及其特点 细菌群体生长的分期及其特点 IMViC试验原理及应用 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特性比较 | |||
参考书: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业期刊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精品课程网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4-22、4-26、4-28、5-3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一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 授课时间 | 2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球菌 (45’)
第二节肠道杆菌 (45’)
第三节 弧菌属 (15’)
第四节厌氧性细菌(45’)
第五节分枝杆菌属(25’)
第六节 动物性细菌(自学) 第七节 其他重要病原性细菌(自学) 第八节 在分类学上列入广义细菌学范畴的微生物 (10’)
| |||
| |||
常见病原菌的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及其所致疾病的临床特点。
常见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视频展示各类致病细菌的形态、结构,致病性及防治办法。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如何预防细菌感染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致病机制如何? 化脓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致病机制如何?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致病机制如何? 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致病机制如何? 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微生物学检查以及防治原则 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破伤风梭菌的形态染色特点,致病条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免疫特点及其防治 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4-29、5-5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二章 真菌学 | 授课时间 | 40分钟 |
| |||
| |||
| |||
第一节真菌学概论 (12’)
第二节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病原性真菌 (22’)
第三节 与药物有关的真菌 (6’)
| |||
| |||
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真菌的抵抗力和致病性;与药物生产、霉变有关的常见真菌。
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真菌的抵抗力和致病性。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展示各类真菌的形态、结构,致病性、防治办法及其要用价值。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如何药效开发药用真菌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真菌的菌落特征 真菌的抵抗力与变异性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皮下真菌感染 机会致病性真菌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5-5、5-6、5-10、5-17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三章 病毒学概论 | 授课时间 | 150分钟 |
| |||
| |||
| |||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27’)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23’)
第三节 病毒的人工培养 (15’)
第四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5’) 第五节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70’)
第六节病毒感染的检测与防治原则 (10’)
| |||
| |||
病毒的基本性状、感染类型及致病机制、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的感染类型及致病机制和病毒复制周期中的生物合成。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和动画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视频展示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如何预防病毒感染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什么是亚病毒?常见的亚病毒有哪些? 病毒的复制和复制周期及其特点 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方式有哪些?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5-6、5-12、5-17、5-19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四章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 | 授课时间 | 250分钟 |
| |||
| |||
| |||
第一节呼吸道感染病毒 (50’)
第二节消化道感染病毒 (50’)
第三节 肝炎感染病毒 (50’)
第四节反转录病毒(50’)
第五节其他病毒及朊粒(50’)
| |||
| |||
流感病毒形态结构、分型与变异的关系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特异性预防;常见的五种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组成;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流感病毒的分型与变异的关系;常见的五种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组成及其临床诊断意义;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展示各类致病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性及防治办法,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病毒所致病症特征及救治。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如何预防病毒感染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态结构特征及分型依据是什么? 人类中流行过的人流感病毒有那些?可引起人类流感的禽流感病毒有几种,致病情况如何?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各部分的功能及其所编码蛋白的功能 轮状病毒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几种肝炎病毒的比较 HIV的致病机制 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狗咬伤后如何处理可以降低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 朊粒的概念及其致病机制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5-26、5-31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授课时间 | 1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30’)
第二节噬菌体及其对细菌遗传性的影响 (20’)
第三节 微生物变异的常见类型 (10’)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制及其修复 (35’)
第五节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医药学意义 (5’) | |||
| |||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种类、概念和基本特点;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主要方式;噬菌体的概念和特点。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主要方式。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展示噬菌体及其对细菌遗传性的影响、微生物变异的机制及其修复。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几种常见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有何异同点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质粒DNA 的基本特性 F因子的存在方式及其相互作用 微生物变异的机制有哪些? 细菌接合的方式有哪些,结果如何? 什么是转导?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6-2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六章 微生物分布与医学微生态学 | 授课时间 | 20分钟 |
| |||
| |||
| |||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 (10’)
第二节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7’)
第三节 微生态平衡与医学实践 (3’)
| |||
| |||
正常菌群及其生理作用;条件致病菌群及其致病条件;医学微生态学的概念。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条件致病菌群的致病条件。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展示微生物的分布,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定义和标准。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如何有效的维护微生态平衡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微生态平衡和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平衡的标准 正常菌群及其生理作用 条件致病菌群的致病条件 肠道微生物的微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6-2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七章 医药学实践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 授课时间 | 1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60’)
第二节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0’)
第三节 生物安全 (30’)
| |||
| |||
消毒、灭菌、无菌的概念;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生物安全的概念。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视频展示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生物安全的概念。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在做微生物操作时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范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消毒、灭菌、防腐、抑菌、无菌、无菌操作(名解) 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各自用途 化学消毒剂作用机制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抗生素、噬菌体、细菌素、干扰素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6-7、6-9、6-16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八章 抗生素 | 授课时间 | 130分钟 |
| |||
| |||
| |||
第一节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10’)
第二节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20’)
第三节 抗生素的制备 (15’)
第四节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15’)
第五节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40’)
第六节 抗药性 (15’)
第七节 抗生素含量测定 (15’)
| |||
| |||
抗生素概念;医用抗生素的特点;抗生素主要作用机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抗药性产生的机制。
抗生素主要作用机制及抗药性产生的机制。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展示医用抗生素的特点;抗生素主要作用机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抗药性产生的机制。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抗生素概念 医用抗生素要求有哪些? 抗生素主要作用机制(简答,每个机制能举一个例子) 抗药性及抗药性产生的遗传学和化学机制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6-16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十九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 授课时间 | 30分钟 |
| |||
| |||
| |||
第一节微生物来源的药物 (20’)
第二节微生物在半合成药物中的应用 (10’)
| |||
| |||
微生物转化的概念。
微生物法生产药物的种类、微生物法生产氨基酸、维生素和甾体化合物的方法。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展示微生物法生产药物的种类、微生物法生产氨基酸、维生素和甾体化合物的方法。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微生物转化的概念 微生物法生产药物的种类 微生物法生产氨基酸、维生素的方法 微生物法在酶制剂、酶抑制剂和多糖等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转化甾体化合物的反应类型有哪些 简述甾体化合物微生物转化反应的方法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6-16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二十章 药物的抗菌试验 | 授课时间 | 50分钟 |
| |||
| |||
| |||
第一节体外抗菌试验 (40’)
第二节体内抗菌试验 (10’) | |||
| |||
连续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原理和方法。
连续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原理和方法;MIC、MBC(MLC)的含义和测定方法;棋盘法、纸条试验、梯度平板纸条试验等原理和方法。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展示连续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原理和方法;MIC、MBC测定方法;棋盘法、纸条试验、梯度平板纸条试验等原理和方法。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比较各种抗菌试验的优缺点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药物的抗菌试验概念及种类、琼脂扩散法的滤纸片法、液体培养基稀释法 MIC/MBC(MLC)、杀菌曲线、ED50 药物的相互作用类型 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6-21,6-23
课程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所属学科 | 医学 |
教材名称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授课年级 |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
授课章节 | 第二十一章 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 授课时间 | 100分钟 |
| |||
| |||
| |||
第一节药物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 (10’)
第二节药品生产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5’)
第三节 药品的微生物学检查 (85’)
| |||
| |||
一般无菌药品的无菌检查和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一般无菌药品的无菌检查和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 |||
| |||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图片、动画展示一般无菌药品的无菌检查和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课内选择题问答 (2)如何有效防止药品微生物污染的课内讨论
不适用 | |||
| |||
| |||
药物变质的结果 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 药品生产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简答) | |||
|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2014 《微生物学基础》(《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慕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