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

PHAR1099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19药学

学   分

5.00

学   时

90

主讲教师

胡延维、朱永明、张士磊

修订日期

2021.06.16

指定教材

尤启冬主编,《药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第三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发展过程、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化学原理及体内代谢过程、药物的化学过程、新药开发。并能运用药物化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目标:

作为一门药学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药物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相应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有个全面的框架性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药物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杂质来源、体内代谢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等,为有效合理使用化学制药提供理化依据;同时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近代新药发展方向,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通过对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药物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2通过对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杂质来源、药理作用和体内代谢的学习,为制定药物质量标准、剂型设计和临床药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科的理论,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总结构效关系,从而获得新的化学实体,创制可用于临床的药物,发展新药。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第四章至第二十章

掌握重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和制备方法

课程目标2

第四章至第二十章

掌握常用药物的变化规律、杂质来源、药理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途径

课程目标3

第一章至第二十章

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科的理论,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具备新药研发的基本知识,熟悉各类临床用药的发展新方向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教学目标

掌握: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药物的名称。

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

了解:药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重难点

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的认识。

3.教学内容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发展

三、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

四、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现代新药开发与研究的内容。

2)简述药物的分类。

第一章 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

1.教学目标

掌握:类药性五规则、SARQSAR等基本概念;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疏水性、解离度对药物活性的影响;药物的立体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熟悉:药物结构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了解:药物的结构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2.教学重难点

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疏水性、解离度对药物活性的影响;药物的立体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一、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

二、药物亲脂性和药物活性

三、药物的pKa和药物活性

四、药物溶解度与药物活性

第二节 药物的结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一、药物与受体的键合作用

二、药物的各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三、药物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四、药物的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

第三节 药物结构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一、药物化学结构对膜转运的影响

二、药物化学结构对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影响

第四节 药物结构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一、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

二、药物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2)简述药物的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

第二章 药物结构与代谢

1.教学目标

掌握:药物第I相生物转化和第II相生物转化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熟悉:药物代谢原理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了解:药物代谢的酶。

2.教学重难点

各类药物结构类型的主要代谢方式。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官能团化反应

一、氧化反应

二、还原反应

三、水解反应

第二节 结合反应

一、葡萄糖醛酸结合

二、硫酸结合

三、氨基酸结合

四、谷胱甘肽结合

五、乙酰化结合

六.甲基化结合

第三节 药物代谢研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药物体内代谢有哪些类型?

2药物代谢研究在药物开发中有哪些的应用?

第三章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教学目标

掌握:先导化合物、生物电子等排体、前药、软药、拼合原理等概念;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前药修饰的目的。

熟悉:先导化合物优化的主要方法。

了解: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2.教学重难点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及前药修饰的目的。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烷基链或环的结构改造

二、生物电子等排

三、前药原理

四、软药

五、硬药

六、孪药

第三节 定量构效关系

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2如何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第四章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

1.教学目标

掌握: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的结构类型;苯巴比妥、地西泮、酒石酸唑吡坦、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普罗加比的结构、名称、性质、代谢及应用。

熟悉:地西泮的制备方法;镇静催眠药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

了解:奥沙西泮、替马西泮、三唑仑、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的结构及应用。抗癫痫药的代谢途径。

2.教学重难点

苯巴比妥、地西泮、酒石酸唑吡坦、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普罗加比的结构、代谢;静催眠药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一、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及分类

二、镇静催眠药的作用靶标及作用机制

三、苯二氮卓类催眠镇静药

四、非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激动剂

五、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第二节 抗癫痫药

一、巴比妥类药物

二、巴比妥类的同型药物

三、二苯并氮杂卓类

四、GABA类似物

五、脂肪羧酸类

六、其他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巴比妥类药物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2为什么巴比妥C5次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必须全被取代才有疗效?

 3)抗癫痫药主要的结构类型有哪些?

第五章 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

1.教学目标

掌握:抗精神病药的结构类型;盐酸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盐酸丙咪嗪、盐酸氟西汀的结构、名称、性质、代谢及应用。

熟悉:抗抑郁药;盐酸氯丙嗪的制备方法。

了解:抗焦虑药和抗躁狂药;氟奋乃静、氯普噻吨、舒必利的结构。

2.教学重难点

盐酸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的结构、性质、代谢;盐酸氯丙嗪的制备方法。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典的抗精神病药

一、吩噻嗪类

二、硫杂蒽类

三、丁酰苯类及其类似物

四、苯甲酰胺类

五、二苯并二氮杂卓类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

一、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

二、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

第三节 抗抑郁药

第四节 抗焦虑药和抗躁狂药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盐酸氯丙嗪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哪些?

2盐酸氯丙嗪在体内的代谢常进行的反应类型有哪些?

 3)抗抑郁药按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哪几类?

第六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

1.教学目标

掌握:帕金森病药的类型;帕金森病药治疗代表药左旋多巴、卡比多巴、金刚烷胺、阿扑吗啡、苯海索;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的类型;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及各类中的代表药物他克林、毒扁豆碱、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石杉碱甲、毛果芸香碱等;

熟悉:熟悉作用于β淀粉样多肽的AD治疗药类型和作用于tau蛋白的AD治疗药类型;熟悉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研究开发的趋势。

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特征;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理特征。

2.教学重难点

左旋多巴的结构、性质、作用机制等;卡比多巴、金刚烷胺、阿扑吗啡等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等;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及各类代表药。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一、抗帕金森病药的作用机制

二、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

三、NMDA受体拮抗剂

四、其他

第二节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一、胆碱能系统改善药

二、其他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及各类代表药。

2)简述左旋多巴的结构、性质、作用机制

 3)举例说明抗帕金森病药主要有哪几类?

第七章 镇痛药

1.教学目标

掌握:抗镇痛药的类型;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喷他佐辛的结构、名称、性质、代谢及应用。

熟悉:镇痛药的构效关系。

了解:内源性阿片样肽类的发展。

2.教学重难点

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喷他佐辛的结构、性质、代谢;镇痛药的构效关系。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吗啡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合成镇痛药

第三节 阿片受体和阿片样物质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镇痛药的结构类型及各类代表药。

2)简述吗啡的结构、性质、作用机制。

第八章 非甾体抗炎药

1.教学目标

掌握: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类型;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类型;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吡罗昔康、塞利西布的结构、名称、性质、代谢、应用及作用机制。

熟悉: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

了解: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发展;痛风治疗药。

2.教学重难点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吡罗昔康、塞利西布的结构、性质、代谢及作用机制;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解热镇痛药

第三节 非甾体抗炎药

第四节 痛风治疗药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类型及各类代表药。

2)简述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结构、性质、作用机制、代谢及合成方法。

第九章 拟胆碱和抗胆碱药物

1.教学目标

掌握:拟胆碱药的定义及类型;M受体激动剂代表药氯贝胆碱及构效关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溴新斯的明;抗胆碱药的定义及类型;茄科类生物碱的立体化学、代表药硫酸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的异同等。合成M受体拮抗剂溴丙胺太林及构效关系。

熟悉:熟悉N胆碱受体拮抗剂的分类及肌松药代表苯磺酸阿曲库铵、泮库溴铵。

了解: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胆碱酯酶复能药。

2.教学重难点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溴新斯的明;M受体激动剂代表药氯贝胆碱及构效关系;茄科类生物碱的立体化学、代表药硫酸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的异同等。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拟胆碱药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

二、胆碱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四、胆碱酯酶复能药

第二节 抗胆碱药

一、颠茄生物碱类抗胆碱药

二、合成抗胆碱药

三、M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四、N受体拮抗剂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M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2)合成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溴新斯的明。

第十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

1.教学目标

掌握: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赛庚啶、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的结构、名称、性质、代谢及应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熟悉:咪唑斯汀的结构、名称、性质、代谢及应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

了解:经典药物的合成。

2.教学重难点

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赛庚啶、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及应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抗变态反应药物

一、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

二、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三、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第二节 过敏介质与抗变态反应药物

一、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

二、过敏介质拮抗剂

三、钙通道阻滞剂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举例说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

2)简述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3)经典H1受体拮抗剂有何突出不良反应?为什么?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如何克服这一缺点?

4)经典H1受体拮抗剂的几种结构类型是相互联系的。试分析由乙二胺类到氨基醚类、丙胺类、三环类、哌嗪类的结构变化。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药物

1.教学目标

掌握:抗溃疡药的类型;止吐药的类型;常用胃动力药;西咪替丁、盐酸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熟悉:抗溃疡药的作用机制;昂丹司琼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了解: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止吐药的作用机制。

2.教学重难点

抗溃疡药的类型;西咪替丁、盐酸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结构、名称、性质、应用;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抗溃疡药物

一、H2受体拮抗剂

二、质子泵抑制剂

第二节 胃动力药和止吐药

一、胃动力药

二、止吐药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 试述抗溃疡药的作用机制。

  2. 为什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而且选择性好?

3)简述止吐药的分类。简述止吐药的作用机制。

4)试从化学结构上分析多潘立酮比甲氧氯普胺较少中枢副作用的原因。

第十二章 降血糖药物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1.教学目标

掌握:降血糖药物的类型;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类型;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盐酸二甲双胍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熟悉:主要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了解: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降血糖药物的类型;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类型;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盐酸二甲双胍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降血糖药物

一、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三、胰岛素增敏剂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五、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六、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第二节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一、激素及相关药物

二、双膦酸类药物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体内代谢过程。

2)简述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分类。

第十三章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1.教学目标

掌握:拟肾上腺素药的类型和构效关系;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沙丁胺醇、盐酸普奈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的结构、名称、性质及应用。肾上腺素、盐酸普奈洛尔的制备方法。

熟悉:α-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了解:盐酸麻黄碱、沙丁胺醇的制备方法、代谢途径。

2.教学重难点

拟肾上腺素药的类型和构效关系;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沙丁胺醇、盐酸普奈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肾上腺素、盐酸普奈洛尔的制备方法。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拟肾上腺素药物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

二、α-受体激动剂

三、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

四、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五、β3受体激动剂

第二节 抗肾上腺素药物

一、α-受体拮抗剂

二、β-受体拮抗剂

三、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有拮抗作用的药物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苯乙醇胺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β碳是手性碳原子,其R构型异构体的活性大大高于S构型体,试解释之。

2)拟肾上腺素药物分为几类?这类药物有什么临床意义?

3)以Propranolol为例,分析芳氧丙醇胺类β-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特点及构效关系。

4β-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5β-受体拮抗剂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

第十四章 抗高血压药物和利尿药

1.教学目标

掌握:钙通道阻滞剂的类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硝苯地平、盐酸地尔硫卓、盐酸维拉帕米、卡托普利、氯沙坦的结构、名称、性质及应用。

熟悉:利尿药;代表药物的构效关系及制备方法。硫酸奎尼丁、盐酸胺碘酮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了解:其他类型抗高血压药物;利血平的结构和应用;代表药物的代谢途径。

2.教学重难点

钙通道阻滞剂的类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硝苯地平、盐酸地尔硫卓、盐酸维拉帕米、卡托普利、氯沙坦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

一、交感神经药物

二、血管扩张药物

三、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四、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第二节 利尿药

一、碳酸酐酶抑制剂

二、Na+-Cl-协转运抑制剂

三、Na+-K+-2Cl-协转运抑制剂

四、其他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以Captopril为例,简要说明ACEI类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及为克服Captopril的缺点,对其进行结构改造的方法。

2)简述高血压产生的病因及抗高血压药作用的机理。

3)简述钙通道阻滞剂的概念、分类及其药理作用。

4)列举几种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药物和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的药物。

第十五章 心脏疾病药物和血脂调节药

1.教学目标

掌握:强心药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的类型及作用机制;NO供体药物的作用机制;调血脂药的类型及作用机制;硝酸甘油、盐酸美西律、洛伐他汀、吉非罗齐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熟悉:地高辛、硫酸奎尼丁、盐酸胺碘酮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

了解:代表药物的代谢途径、构效关系;吉非罗齐的制备方法。

2.教学重难点

强心药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的类型及作用机制;NO供体药物的作用机制;调血脂药的类型及作用机制;硝酸甘油、盐酸美西律、洛伐他汀、吉非罗齐的结构、性质、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强心药物

一、强心苷类

二、β-受体激动剂类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四、钙增敏剂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第三节 抗心绞痛药物

一、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二、部分脂肪酸氧化

第四节 血脂调节药

一、血脂的化学和生物化学

二、血脂调节药物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常用的强心药有哪些?

2)产生心绞痛的病因及治疗机理是什么?

3)简述NO Donor Drugs扩血管的作用机制。

4)从盐酸胺碘酮的结构出发,简述其理化性质、代谢特点及临床用途。

5Lovartsatin为何被称为前药?说明其代谢物的结构特点。

6)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调血脂药可分为哪几类?

第十六章 甾体激素药物

1.教学目标

掌握:甾体激素的类型、结构特点;雌激素受体调控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雌二醇、己烯雌酚、枸橼酸他莫昔芬、丙酸睾酮、醋酸甲羟孕酮、左炔诺孕酮、米非司酮、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熟悉:己烯雌酚、丙酸睾酮、左炔诺孕酮、醋酸地塞米松的制备方法。

了解:同化激素;其他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代谢途径。

2.教学重难点

甾体激素的类型、结构特点;雌激素受体调控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雌二醇、己烯雌酚、枸橼酸他莫昔芬、丙酸睾酮、醋酸甲羟孕酮、左炔诺孕酮、米非司酮、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的结构、性质、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调控剂

一、甾体雌激素

二、非甾体雌性激素

三、雌激素受体调控剂

第二节 雄性激素、同化激素和抗雄性激素

一、雄性激素

二、同化激素

三、抗雄性激素药物

第三节 孕激素和抗孕激素

一、孕酮类孕激素

二、19-去甲睾酮类孕激素

三、抗孕激素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

二、代表药物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雌激素活性结构要求什么基团?

2)利用改造结构的方法,如何得到效果最好的抗雄激素药物?

3)从构效关系来说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糖代谢和电解质代谢中所起的作用。

第十七章 抗生素

1.教学目标

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青霉素钠、苯唑西林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肟钠、克拉维酸钾、氨曲南的结构、名称、性质及应用。

熟悉:β-内酰胺抗生素的构效关系、体内代谢;β-内酰胺酶抑制剂;四环素、红霉素的结构及应用。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

了解: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构效关系、新霉素类;其他抗生素。

2.教学重难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青霉素钠、苯唑西林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肟钠、克拉维酸钾、氨曲南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二、青霉素类

三、头孢菌素类

四、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五、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第二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二、四环素和盐酸多西环素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二、链霉素

三、卡那霉素及其衍生物

四、庆大霉素及其衍生物

五、新霉素类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二、红霉素及其衍生物

第五节 其他抗生素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缺点?试述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改造方法。

2)为什么青霉素G不能口服?其钠盐或钾盐必须作成粉针剂型?

3)耐酶青霉素为什么能耐酶?

4)四环素类的基本结构为氢化并四苯的衍生物,根据四环素类的基本结构可以推测四环素应该是酸性、碱性还是两性的?

5)以反应式表示红霉素对酸的不稳定性,简述半合成红霉素的结构改造方法。

6)为什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低温和pH7时最稳定,在酸或碱中水解而失效?

第十八章 合成抗菌药

1.教学目标

掌握: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结构类型、构效关系;抗结核药物的类型;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吡哌酸、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乙胺丁醇、异烟肼、克霉唑、氟康唑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熟悉: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利福平的结构及应用;磺胺嘧啶、两性霉素B、硝酸益康唑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

了解: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2.教学重难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结构类型、构效关系;抗结核药物的类型;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吡哌酸、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乙胺丁醇、异烟肼、克霉唑、氟康唑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成抗菌药

一、磺胺类抗菌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二、喹诺酮类抗菌药

三、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

一、合成抗结核药物

二、抗结核抗生素

第三节 合成抗真菌药

一、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二、唑类抗真菌药物

三、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

四、其他药物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试从抗代谢角度叙述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2)写出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并说明怎样分类。

3)喹诺酮类药物是否可能干扰骨骼的生长?

4)怎样才能解决喹诺酮类药物对中枢的毒副作用?

5)查找诺氟沙星的合成路线,并与环丙沙星比较,能得出哪些结论?

6)简述抗结核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异烟肼的作用机制。

7)简述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十九章 抗病毒药

1.教学目标

掌握:抗病毒药物的分类;逆转录酶抑制剂;HIV蛋白酶抑制剂;盐酸金刚烷胺、利巴韦林、齐多夫定、阿昔洛韦的结构和应用。

熟悉:抑制核糖体翻译的药物;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

了解:整合酶抑制剂。

2.教学重难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结构类型、构效关系;抗结核药物的类型;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吡哌酸、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乙胺丁醇、异烟肼、克霉唑、氟康唑的结构、名称、性质、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抗非逆转录病毒药物

一、干扰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

二、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三、抑制核糖体翻译的药物

第二节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一、逆转录酶抑制剂

二、HIV蛋白酶抑制剂

三、整合酶抑制剂

四、其他药物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根据化学结构,抗病毒药物可以分为哪几类?

2)为何在化学治疗药物中,对细菌及真菌的药物研究领先于对病毒药物的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速度?

第二十章 抗肿瘤药物

1.教学目标

掌握:生物烷化剂的结构类型、作用机理;抗代谢药物的结构类型、设计原理、作用机制;盐酸氮芥、环磷酰胺、塞替派、卡莫司汀、白消安、顺铂、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巯嘌呤、甲氨蝶呤的结构、名称、性质及应用。

熟悉:生物烷化剂的构效关系;肿瘤信号通路抑制剂;代表药物的制备方法、代谢途径。

了解:蛋白酶体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放线菌素D、盐酸多柔比星、盐酸米托蒽醌、羟喜树碱、硫酸长春碱、紫杉醇的结构和应用

2.教学重难点

生物烷化剂的结构类型、作用机理;抗代谢药物的结构类型、设计原理、作用机制;盐酸氮芥、环磷酰胺、塞替派、卡莫司汀、白消安、顺铂、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巯嘌呤、甲氨蝶呤的结构、名称、性质及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接作用于DNA的药物

一、烷化剂

二、金属铂配合物

三、博来霉素类

四、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第二节 干扰DNA合成的药物

一、叶酸拮抗物

二、嘧啶拮抗物

三、嘌呤拮抗物

第三节 作用于结构蛋白的药物

一、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

二、抑制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

第四节 肿瘤信号通路抑制剂

一、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三、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第五节 其他抗肿瘤药物

一、蛋白酶体抑制剂

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 研究氮芥类药物作用机理时,发现产生其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是什么?该机理的研究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产生了什么作用?

2)为什么环磷酰胺的毒性比其它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小?

3)欲提高氮芥的选择性和疗效,降低毒性,可采取哪些途径?

4)试述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

5)试析紫杉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6)试列举三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蒽醌类抗生素。

7)为什么氟尿嘧啶是一个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8)为什么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它卤代尿嘧啶衍生物相比较好?


四、学时分配

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绪论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发展;三、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四、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2

第一章

第一节——第四节

 4

第二章

第一节——第三节

 4

第三章

第一节——第四节

 6

第四章

第一节——第二节

 4

第五章

第一节——第四节

 4

第六章

第一节——第二节

 4

第七章

第一节——第三节

 4

第八章

第一节——第四节

 4

第九章

第一节——第二节

 4

第十章

第一节——第二节

 2

第十一章

第一节——第二节

 4

第十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

 4

第十三章

第一节——第二节

 4

第十四章

第一节——第二节

 6

第十五章

第一节——第四节

 4

第十六章

第一节——第四节

 4

第十七章

第一节——第五节

 6

第十八章

第一节——第三节

 4

第十九章

第一节——第二节

 4

第二十章

第一节——第五节

 6

复习总结


 2

五、教学进度

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时数

作业及要求

备注

 1


绪论

第一章

 1.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2.药物理化性质和结构与生物活性及转运、毒副作用的关系

 6

1.完成思考题;

2.掌握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3.掌握类药性等概念,掌握药物理化性质和结构与生物活性及转运、毒副作用的关系


 2-3


第二章

第三章

 1.药物结构与代谢

 2.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0

 1.完成思考题;

 2.掌握药物代谢的基本类型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3.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4-6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1.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

 2.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

 3.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

 4.镇痛药

 16

 1.完成思考题;

2.掌握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基本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代谢及应用。


 7-9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1.非甾体抗炎药

 2.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3.抗变态反应药物

 4.消化系统药物

5.降血糖药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18

 1.完成思考题;

2.掌握各类药物的基本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代谢及应用。


 10-12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1.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2.抗高血压药和利尿药

3.心脏疾病药物和血脂调节药

 16

 1.完成思考题;

2.掌握心血管系统基本治疗药物的基本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代谢及应用。


 13-17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1.甾体激素类药物

2.抗生素

3.合成抗菌药

4.抗病毒药

5.抗肿瘤药

 24

 1.完成思考题;

2.掌握化学治疗药物的基本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代谢及应用。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尤启冬主编,《药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2.苏怀德,《药物研究史选讲》,1992

 3. 郭宗儒,《药物化学总论》,1994

 4. 陈芬儿,《有机药物合成法》,1998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网络课方式预习,课后完成相应思考题,课间加以师生研讨。

 1.讲授法:围绕课程的核心概念,如“药物化学”、“先导化合物”、“生物电子等排”、“前药”等进行讲解。

 2.讨论法:围绕“药物化学的研究任务和目的”、“类药性”、“作用机制”、“新药开发”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重点要求的药物合成制备

作业、理论考试

课程目标2

各章节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构效关系、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作业、理论考试

课程目标3

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各章节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新药设计和发展方向

作业、理论考试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30%(平时作业)

期中考试:20%(理论考试)

期末考试:50%(理论考试)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平时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课程目标1

10

10

10

(例:课程目标1达成度={0.3x平时目标1成绩+0.2x期中目标1成绩+0.5x期末目标1成绩}/目标1总分。按课程考核实际情况描述)

课程目标2

50

50

50

课程目标3

40

40

40

(三)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课程

目标1

优质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重点要求的药物合成制备掌握情况优异

较好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重点要求的药物合成制备掌握情况良好

能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能较好重点要求的药物合成制备

基本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重点要求的药物合成制备掌握情况一般

不能按时按量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重点要求的药物合成制备掌握情况较差

课程

目标2

优质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各章节药物的分类、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全面掌握。

较好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各章节药物的分类、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较好掌握。

能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各章节药物的分类、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较好掌握。

基本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各章节药物的分类、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掌握一般。

不能按时按量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对各章节药物的分类、重点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掌握较差。

课程

目标3

优质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各章节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新药设计和发展方向等全面掌握。

较好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各章节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新药设计和发展方向等较好掌握。

能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各章节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新药设计和发展方向等较好掌握。

基本完成相关课前课后作业要求,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各章节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新药设计和发展方向等掌握一般。

不能按时按量完成相关课后作业要求,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各章节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新药设计和发展方向等掌握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