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 Pharmaceutical Botany &Pharmacognosy | 课程代码 | PHAR1064 |
课程性质 | 专业必修课程 | 授课对象 | 药学专业本科生 |
学 分 | 3.5学分 | 学 时 | 54+18学时 |
主讲教师 | 陆叶等 | 修订日期 | 2021.6.18 |
指定教材 | 刘春宇、陆叶、尹海波主编,《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12 |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为了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完成药学专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的鉴别基本知识等。2.能力目标: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制片、绘图方法及鉴别药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兴趣和热情,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思维以及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和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掌握细胞、组织和六大器官的形态及功能
1.2 掌握六大器官的结构
课程目标2: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
2.1 掌握生药的鉴定
2.2 掌握制片、绘图技术和方法
课程目标3:掌握药用植物分类及重要生药的鉴别
3.1掌握植物分类学知识
3.2 掌握种子植物的特征及主要代表生药的鉴别;动矿物中重点药材的鉴别
课程目标4:喜欢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思维以及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和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喜欢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思维、严谨的态度
4.2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和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 课程子目标 | 对应课程内容 | 对应毕业要求 |
课程目标1 | 1.1 | 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器官的形态 | 具备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相关基本知识 |
1.2 | 植物各器官的结构 | 具备各器官显微结构的基本知识 | |
课程目标2 | 2.1 | 生药鉴定等 | 具备生药鉴定的相关基本知识 |
2.2 | 制片、绘图技术和方法 | 具备临时、徒手制片、理化鉴别等技术及绘图方法 | |
课程目标3 | 3.1 | 药用植物分类知识 | 具有分类学基本知识等 |
3.2 | 低等、高等植物特征及生药代表;动矿物药材 | 具备完种子植物尤其被子中的科特征及重点生药的鉴别知识和技能;重要动矿物药材的鉴别知识及技能。 | |
课程目标4 | 4.1 | 基础知识和生药鉴定 | 具备生药学基础知识和鉴定技能 |
4.2 | 制片、绘图技术和方法实验内容 | 具备鉴别生药真、伪、优、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1.教学目标:掌握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植物组织的类型
2.教学重难点: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复合组织
3.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组织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二章 植物的器官
1.教学目标:掌握各器官的形态及结构。
2.教学重难点:器官的结构。
3.教学内容: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三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1.教学目标:掌握生药的记载项目和生药的拉丁名。
2.教学重难点:生药的记载项目、拉丁名。
3.教学内容: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4.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1.教学目标:掌握生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
2.教学重难点:生药的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
3.教学内容:生药鉴定的概述;程序和方法;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DNA分子标记鉴定。
4.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五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教学目标:掌握生药的采收原则。
2.教学重难点:生药的采收。
3.教学内容:生药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采收、产地加工、贮藏和保管。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六章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标准制定
1.教学目标:掌握生药的道地性和生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2.教学重难点:生药的质量标准。
3.教学内容: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生药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生药的安全性检查;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4.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七章 植物分类学概述
1.教学目标: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命名、分门及检索表的使用。
2.教学重难点:植物的命名及检索表的使用。
3.教学内容: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概况;分类等级、命名、分门及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八章 藻类植物
1.教学目标:掌握藻类的特征和药用植物代表。
2.教学重难点:藻类药用植物代表。
3.教学内容:藻类概述及分类、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九章 菌类植物
1.教学目标:掌握菌类的特征和药用植物代表。
2.教学重难点:菌类的分类及药用植物代表(冬虫夏草、灵芝的鉴别)。
3.教学内容:菌类概述及真菌门。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十章 地衣类植物
1.教学目标:掌握地衣类的特征和药用植物代表。
2.教学重难点:地衣类的特征。
3.教学内容:地衣类概述及分类、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十一章 苔藓植物
1.教学目标:掌握苔藓类的特征和药用植物代表。
2.教学重难点:苔藓类特征及药用植物代表。
3.教学内容:苔藓类概述及分类、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十二章 蕨类植物
1.教学目标:掌握蕨类的特征和药用植物代表。
2.教学重难点:蕨类的特征及与苔藓的比较;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3.教学内容:蕨类概述及分类、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十三章 裸子植物
1.教学目标:掌握裸子植物的特征和药用植物代表。
2.教学重难点:裸子植物的特征及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3.教学内容:裸子植物概述及分类、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4.教学方法 :讲授法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十四章 被子植物
1.教学目标:掌握被子植物的特征和药用植物代表。
2.教学重难点:被子植物的特征及与裸子植物的比较;重点科特征及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3.教学内容:被子植物概述及分类系统、主要药用植物代表。
4.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十五章 动物类生药
1.教学目标:掌握动物类生药的分类及主要化学成分;掌握鹿茸、麝香、牛黄和蟾酥的鉴别要点。
2.教学重难点:鹿茸、麝香、牛黄和蟾酥的鉴别。
3.教学内容:动物类生药的概述及重要动物类生药。
4.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第十六章 矿物类生药
1.教学目标:掌握矿物类生药的性质和分类;掌握朱砂、雄黄的鉴别要点。
2.教学重难点:矿物类生药的基本性质和朱砂、雄黄的鉴别。
3.教学内容:矿物类生药的概述及重要矿物类生药。
4.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
5.教学评价:作业及讨论
四、学时分配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 章节内容 | 学时分配 |
第一章 | 绪论、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 6 |
第二章 | 植物的器官 | 9 |
第三章 |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 0.5 |
第四章 | 生药的鉴定 | 4 |
第五章 |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 0.5 |
第六章 |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标准制定 | 1 |
第七章 | 植物分类学概述 | 0.5 |
第八章 | 藻类植物 | 0.5 |
第九章 | 菌类植物 | 0.5 |
第十章 | 地衣类植物 | 0.5 |
第十一章 | 苔藓植物 | 0.5 |
第十二章 | 蕨类植物 | 1 |
第十三章 | 裸子植物 | 1.5 |
第十四章 | 被子植物 | 22 |
第十五章 | 动物类生药 | 4 |
第十六章 | 矿物类生药 | 2 |
(一)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的要求 | 学时分配 | 实验类型 | 每组人数 | 必开、选开 |
1 | 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后含物和植物组织 | 掌握细胞的结构、后含物中淀粉粒和晶体的类型、特征;组织的类型及特征 | 3 | 综合性 | 1 | 必开 |
2 | 实验二 植物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 掌握根茎叶的显微结构 | 3 | 综合性 | 1 | 必开 |
3 | 实验三 组织制片技术与显微测量 | 掌握整体封固制片法和了解永久制片的方法;掌握临时制片和显微测量的方法和绘图技术 | 3 | 综合性 | 1 | 必开 |
4 | 实验四 根及根茎类生药的鉴定 | 掌握甘草、人参、黄连等生药的鉴定 | 3 | 综合性 | 1 | 必开 |
5 | 实验五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生药的鉴定 | 掌握沉香、黄柏、番泻叶、红花等生药的鉴定 | 3 | 综合性 | 1 | 必开 |
6 | 实验六 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动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 掌握五味子、麻黄等生药的鉴定 | 3 | 综合性 | 1 | 必开 |
(二)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内容 | 实验要求 |
1 | 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后含物和植物组织 | 洋葱表皮制片、马铃薯淀粉粒、薄荷叶表面制片、南瓜茎导管观察 | 掌握临时制片和和显微镜的使用及绘图技术 |
2 | 实验二 植物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 根、茎、叶横切面永久装片观察和橘皮的徒手切片 | 掌握营养器官的结构和徒手制片技术 |
3 | 实验三 组织制片技术与显微测量 | 大黄水合氯醛临时制片法及淀粉粒、簇晶直径显微测量 | 熟悉永久制片的方法,掌握临时制片技术、显微测量的方法 |
4 | 实验四 根及根茎类生药的鉴定 | 甘草、人参、黄连等生药的鉴定,常用根类生药药材和饮片 | 单、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特征 |
5 | 实验五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生药的鉴定 | 沉香、黄柏、番泻叶、红花等生药的鉴定,常用茎木、皮、叶、花类生药药材和饮片 | 茎木、皮、叶、花类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 |
6 | 实验六 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动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 五味子、麻黄等生药鉴定,常用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动矿物类生药药材和饮片 | 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动矿类生药的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特征 |
(三)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完成作业。绘图要真实、清晰、比例得当;数据要真实、客观,对结果的分析也要客观、科学。
考核:实验课成绩的考核为总分100分,占课程成绩的30%。(平时纸质实验报告90分和电子作业10分)。
五、教学进度
表3: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日期 | 章节名称 | 内容提要 | 授课时数 | 作业及要求 | 备注 |
1 | 2022.3 | 绪论、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学定义及主要任务;细胞及组织的组成及类型 | 6 | 完成课后习题 | |
2-4 | 2022.3 | 第二章 植物的器官;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后含物和植物组织 | 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及结构及实验一 | 12 | 完成课后习题和实验一 | |
5-6 | 2022.4 | 第三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第四章生药的鉴定 第五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六章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标准制定 实验二 植物器官的形态及结构 | 生药的基础知识及实验二 | 9 | 观看视频及完成课后习题及实验二 | |
7-14 | 2022.4-2022.6 | 第七章植物分类学概述第八章藻类植物第九章菌类植物第十章地衣类植物第十一章苔藓植物第十二章蕨类植物第十三章裸子植物第十四章被子植物; 实验三 组织制片与显微测量 实验四 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五 皮类、叶类、花类生药的鉴定 | 分类学概述和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特征、分类及主要药用植物代表;实验三至实验五 | 36 | 观看视频及完成课后练习及实验三至实验五 | |
14-17 | 2022.5-2022.6 | 第十五章动物类生药第十六章矿物类生药实验六 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动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 动矿物类生药概述及重要生药;实验六 | 9 | 观看视频及完成课后练习;实验六 |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刘春宇、陆叶、尹海波主编,《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12
2. 王光志,高德民主编,药用植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9
3.中国植物志(已出版的各卷)及各地方植物志等,目前网上已有电子版的中国植物志。
4. 刘春生主编,药用植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
5. 严铸云,郭庆梅主编,药用植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8
6. 郑汉臣、蔡少青主编,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
7. 李萍主编,生药学(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2
9. 陆叶,刘春宇主编,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12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PPT形式
2.线上线下混合:线上视频和线下上课相结合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 考核要点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1 |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形态及结构 | 完成相应的习题及实验报告 |
课程目标2 | 生药学的鉴定 | 观看视频及完成相应的习题、实验报告 |
课程目标3 | 植物分类学知识、重要生药的鉴别 | 观看视频及完成相应的习题、实验报告 |
课程目标4 | 实验动手能力、完成情况及态度和合作能力 | 实验完成的情况及实验报告 |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线上观看视频成绩:30%,实验30%,期末考试40%。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 线上 | 实验 | 期末 | 总评达成度 |
课程目标1 | 30% | 30% | 40% | (课程目标1达成度={0.3x线上目标1成绩+0.3x实验目标1+0.4x期末目标1成绩}/目标1总分。 |
课程目标2 | 30% | 30% | 40% | |
课程目标3 | 30% | 30% | 40% | |
课程目标4 | 30% | 30% | 40% |
(三)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 评分标准 |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60 | |
优 | 良 | 中 | 合格 | 不合格 | |
A | C | D | F | ||
课程 目标1 |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器官形态结构知识达90%以上。 |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器官形态结构知识达80%以上。 |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器官形态结构知识达70%以上。 |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器官形态结构知识达60%以上。 |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器官形态结构知识60%以下。 |
课程 目标2 | 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达90%以上。 | 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达80%以上。 | 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达70%以上。 | 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达60%以上。 | 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达60%以下上。 |
课程 目标3 | 掌握植物分类学知识及生药鉴别知识和技能达90%以上。 | 掌握植物分类学知识及生药鉴别知识和技能达80%以上。 | 掌握植物分类学知识及生药鉴别知识和技能达70%以上。 | 掌握植物分类学知识及生药鉴别知识和技能达60%以上。 | 掌握植物分类学知识及生药鉴别知识和技能60%以下。 |
课程 目标4 | 实验完成优秀,实验报告评分90分以上。 | 实验完成良好,实验报告评分80分以上。 | 实验完成中等,实验报告评分70分以上。 | 实验完成合格,实验报告评分60分以上。 | 实验完成不好,实验报告评分60分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