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涵 I 浇灌实验繁花,结出科研硕果

发布者:陆政廷发布时间:2025-04-01浏览次数:122

刘涵,药物分析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贵春山教授。曾获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2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等奖。担任实验室学生安全员一职,积极参加安全相关活动与演练,曾获药学院实验室危险源辨识竞赛三等奖。



谦卑、沉默寡言,是刘涵给人的第一印象。无论是科研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他的存在感似乎都很低。但仔细回想起来,却发现实验室的每个角落都时常会出现他的身影。或许运气确实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从研一入学开始,在经过短暂的实验原理和操作的学习后,刘涵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课题。他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失败的情况。在实验失败时,为了不耽误其他实验的进程,他会选择同时做两个实验,尽管常常搞得自己汗流浃背、心力交瘁,他却把这些当做到达成功彼岸前的磨炼。“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一次次的“苦寒”,才让他浇灌出了香甜的科研之果。

科研远比想象中要难,并不是每一次辛勤的付出都会得到想要的回报。研二上学期,在构建嵌合体的实验中,由于缺乏实验的经验,他只能依靠留下来的论文与些许实验记录自行摸索,相关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无人提醒。因此做出来的结果屡屡不尽人意,实验进程一度陷入停滞,甚至面临换课题的风险。面对着差劲的实验数据,难免陷入深深的无奈和迷茫,但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他,努力调整好了自己心态,认真总结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结合导师的经验和建议,重新修正实验中的细节。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得到了良好的结果,课题也得以继续开展。同时,刘涵很善于总结记录,他的实验记录本一笔一划的写满了整整两本,“但求次次有回音”,无论实验成功与否,他都会把从实验方案到最后的结果完整的记录下来。“成功的实验让我有盼头,失败的实验更让我积累了经验”。在他看来,结果的好坏并不太过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摆正好心态,明确好目标。


 

他不仅是实验桌上的一颗螺丝钉,也是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引航灯。自担任实验室安全员以来,他按学院要求罗列好试剂清单并分类摆放整齐,对于危险试剂的位置和余量更是了然于心,同时做好使用记录登记,把好试剂使用的安全关。同时,他还主动领头组织课题组参加药学实验室危险源辨识竞赛,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现在的刘涵,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三篇高水平的文章。他不但用自己的努力破解了课题难题,也在无数次挫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是天赋和运气,更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