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依托苏州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整合药学及相关学科资源,聚焦国际生物药前沿技术需求,服务苏州乃至全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院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优化生物药领域研究团队与平台,重点推进生物药、分子靶向药物、生物材料与递送系统、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等关键技术平台建设。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研发,在服务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和校企协同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药学学科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苏州大学一流培育学科,在教育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一方阵,其核心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 ESI全球排名为0.674‰(2025.05)。2024年,学院牵头完成江苏省重大脑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及转化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工作,并参与建设江苏省抗体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中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2023年,学院与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签订了“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大学分中心”共建协议并揭牌,通过有组织科研、人才双聘与人才共引、共享生物医药研发平台等措施,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同时,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市科学技术协会,实施苏州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汇聚以生物医药领域知名科学家、头部企业家为主体的“政产学研资医”各类专家,围绕生物医药关键技术深入交流,推动苏州市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和高校的产学研交流,目前学院已与恒瑞医药、艾博生物、博瑞医药、亚盛医药、信达生物等十余家苏州工业园区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注入创新动力。目前,学院正全力推进苏州大学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建设,拟构建覆盖药物研发全链条的创新体系,重点突破分子靶向药、抗体药及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打造AI药物设计、生物样本库等核心技术平台。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创建"生物药与先进治疗"交叉学科,推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设立专项转化基金,加速临床成果产业化。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吸引跨国药企落地,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枢纽。

学院组建了以发达国家院士(1人)、国家杰青(5人)、产业教授(1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及省双创团队(2个)为核心的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我院钟志远教授连续9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钟志远教授、镇学初教授、王光辉教授、陈华兵教授等5人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近三年来,学院在科研创新领域实现持续突破,成果产出质量与数量双提升:获临床批件5项,纵向科研项目79项(经费超4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发表SCI论文32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87篇),彰显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的强大动能。

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建成11个产学研平台,开展134项技术服务与合作,合同总经费7900余万元,实现13项专利转让,通过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形成 “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闭环,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双重提升,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面向未来,学院将对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和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重点推进建设苏州大学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推动药学与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合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力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交叉研究高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药学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以学科优势赋能产业、以顶尖人才引领发展、以开放合作链接全球,成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创新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