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全面实施,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日益突显,不仅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保障国民生命健康的基石。当前,全球医药科技正处于革命性跃迁的前夜,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不断突破,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深入理解“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的现实逻辑,切身感知科技创新如何转化为惠及社会的健康成果,本团队组织开展了一次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实践活动。2024级药学拔尖创新班先后走访了创新药领军企业——苏州诺华研发公司、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以及科研实力突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药学院,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与一线互动,系统调研企业在药物研发、临床转化、生产工艺与市场战略中面临的真实挑战,并深入学习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前沿基础研究、学科交叉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
践行知行合一,对话产业前沿
8月26日,在院长助理张晗老师的带领下,2024级药学拔尖创新班全体同学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及信达生物制药开展研学活动。在BioBAY展厅,同学们系统了解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生态与发展脉络。
随后,师生一行参访信达生物。企业代表以“自我愈合蛋白”为例,深入介绍了其研发理念与发展历程。“始于信,达于行”的企业精神与“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的使命担当,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8月27日,在药学院副院长许国强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前往苏州诺华研发公司交流学习。总经理孙鹤系统阐述了诺华在心血管、免疫疾病等领域的创新布局与数字化战略。同学们围绕AI辅助药物设计、基因治疗、罕见病药物等热点话题积极提问,诺华专家逐一予以专业解答。随后,师生走进研发实验室与GMP生产线,实地考察从药物发现到产业化生产的全流程,深切体会到医药创新所涵盖的技术复杂性与战略前瞻性。
叩问学术先锋,探寻创新之源
8月22日,在贵春山教授的带领下,师生访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处处长何敏系统介绍了药物所的发展历程、科研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帮助同学们全面认知其学科优势与教育理念。随后,两位苏大校友与同学们展开亲切交流,分享科研心得。师生还参观了所史馆与国家化合物样品库,深入了解了药物所九十余年的发展积淀与样品库的高通量筛选平台及先进管理系统。
8月28日,在药学院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常务副主任邓益斌老师的带领下,师生赴复旦大学药学院开展校际交流。双方围绕学科建设、科研训练与育人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复旦师生分享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实践模式与时间管理经验,为同学们提供有益借鉴。通过参观重点实验室,同学们切身感受到高水平药学研究的创新氛围与协同机制。此次访问有效促进了两校之间的深度联动,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拓展了新路径。
心得感想
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结合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积极总结反思,展现了青年学子严谨的学术态度、清晰的职业认知与坚定的使命意识。
朱康亭:这次参访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场认知的重塑。它如同一座桥,将课本中的理论概念与现实中承载生命的药品相连,让我真正体会到“制药”二字所承载的深刻重量与人文温度。
庄宇尘:通过走访上海药物所、BioBAY、信达、诺华及复旦药学院,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医药创新的蓬勃脉动,以及背后无数科研工作者恪守的严谨与执着。从靶点发现到产业化,从实验室到临床,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智慧、汗水与信念。这次经历极大拓展了我的视野,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药学研究的初心与决心。
鲁筝:作为药学生,能走进这些顶尖机构,是一次极为珍贵的理论—实践对话。不同场景的交叉体验带来多维启发,促使我重新审视个人发展方向与未来可能的贡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