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发布者:彭蓓发布时间:2018-10-15浏览次数:1682

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RESEAECH

(http://jskeylab.suda.edu.cn/)


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是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建设和管理的省级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8月,依托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临床医学、药学、有机合成、放射医学等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而成。

实验室现拥有江苏省天然药物创新团队。现有专职教授30人,副教授15人,中级研究人员16人,博士后6人。成员中有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7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计划”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杰出人才十余人、苏州市科技领军人才2人。
一、主要研究方向
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重大脑疾病。在国家创新转型战略及人口与健康国策需求下,提升我国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诊疗和防治研究的综合创新能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促进相关新药研发和转化是一个迫切的社会需求。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
研究方向一:重大脑疾病分子机制、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及评估确证
1.1在蛋白质修饰水平上发现药物新靶点
完善蛋白质泛素化高通量定量鉴定技术,对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及其治疗中的蛋白泛素化进行机理和高通量定量研究,对泛素化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寻找新的潜在药物靶点。
1.2评估确证自噬通道中的药物新靶点
建立和完善自噬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物靶点评价和确证,研究神经疾病中自噬在调节细胞发育、生长和凋亡中的关键通路和筛选可能的药物靶点。
1.3帕金森病的神经炎症和抗炎化合物筛选
研究帕金森病中神经炎症的发生机制,探索疾病发生中的炎症因子产生的机制及其信号通路,针对关键靶点筛选具有抗炎作用的先导化合物。
研究方向二:靶向重大脑疾病新药发现
2.1建立完善的药物设计平台
以类药性分析技术和成药性预测、ADME/T性质预测技术为指导,整合分子模拟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活性先导化合物设计技术与优化、结构与功能研究手段建立完整高效的成药性指导下的药物设计平台。
2.2建立高效快速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平台
以现有活性化合物发现合成技术为基础,整合和完善化合物结构确定、结构优化、高效合成技术,并通过与药效评估、早期成药性评估平台的合作,建立高效快速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平台。
2.3建立完善药物筛选模型
进一步完善针对GPCR、神经递质稳定剂为靶向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筛选模型。根据已有的国内最全的以磷脂酶(PDE)为靶向的分子模型系统,进一步建成全系列PDE亚型的筛选模块。
2.4建立模块化的药效功能评价方案
完善整体动物药效功能评价单元平台,建立模块化的功能评价方案。在现有模式动物基础上,增加十个以上条件敲除或转基因模型,包括光敏感技术模式动物,结合行为学技术平台,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药效评估技术保障。
研究方向三:脑重大疾病诊疗新技术的开发
3.1建立重大脑疾病的数据库
以针对重大神经精神性疾病为方向的早期发现和干预研究体系,寻找早期生物学标志物,开发基因和分子诊断技术,为神经和精神性疾病提供早期诊断或预警;研究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和新方法,提高神经精神性疾病的疗效;探索神经精神性疾病治疗中手术、药物、心理和家庭社会服务的综合体系,建立完整的重大脑疾病数据库。
3.2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和创新药物研发
开发多种治疗痴呆、帕金森病的新型药物,在动物模型上进行评估,并争取临床试验。进一步确定帕金森病致病基因,病理及生化改变,用于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深入研究现已确定的多种帕金森病相关基因,从有家族史家族成员中筛选症状前期的帕金森病患者;确定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图谱,血液和脑脊液中蛋白和多肽图谱,使用敏感的分子影像学方法进行疾病诊断。
3.3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运用基因定位技术,追踪导致脑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在症状出现前诊断遗传性疾病,利用产前诊断和遗传筛选程序降低脑疾病发病率;进一步研究标志基因在脑疾病诊疗中的作用,设计疗法防止或阻遏病理性变化;开发全血快速高特异性SNP检测技术和高通量全血荧光基因检测技术。
二、研究成果
实验室成员承担国家“863”和“973”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省优势学科建设等在研项目60余项。实验室核心成员已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杂志上发表论文90余篇,包括Science, Nat. Biotechnol., Nat. Neurosci., JACS, PNAS, Mol. Pharmacol., Autophagy, J. Neurosci., Blood, Oncogene, J. Control Release, Cell Death Differ., Mol. Psychiatry, J. Med. Chem.等。实验室在相关药物研究、诊疗技术方面近年申请发明专利130多项,已授权30余项,服务和转化收入达3000多万元。
、科研条件设备
实验室目前有科研用房3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设备总资产已超过8000万元。目前拥有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发平台,包括分子药物设计研究室、药物筛选平台、同位素示棕技术、动物行为技术、药物代谢研究中心、药物传递新技术中心、化学生物学平台和临床影像学中心,以及临床医学研究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精神病科和放射科等临床科室。实验室拥有激光共聚焦、激光成像系统、小动物成像系统、活细胞工作站、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动物无创血压测量系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等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与交流
实验室将面向社会开放运行、强调企业服务、资源共享,建立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诊疗科普教育基地。实验室每年将设立多项开放研究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通过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渠道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系,促进实验室学术水平的提高。
、发展目标
实验室将依托苏州大学多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以已形成的科研团队为基础,进一步引进人才,建成一支80人左右高层次的专职研究队伍。加强实验室设备和硬件投入,扩建成一个达5000 m2的专职实验室。开展针对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新的诊疗技术展开研究,建成集成创新、国内一流的脑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和转化技术研究中心。以基础研究推动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转化治疗,争取省部级或国家级创新团队,力争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
通讯地址: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苏大二期云轩楼
邮    编:215123
联 系 人:赵 昕
电    话:0512-65881160(办公室)  
电子邮箱:blueyoulan@163.com

展示牌.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