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Experiments

课程代码

PHAR1116

课程性质

实验课

授课对象

药学院大二学生

学   分

1

学   时

36

主讲教师

刘艳丽 郑毅然 陈燕 王媛

修订日期

2021.6.24

指定教材

暂无,参考《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指导,房红莹、顾冠彬、徐培君、王蕾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是配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课程开展的理论到实践的延展课程。实验设计围绕理论课程内容,结合形态学实验室实际情况,从实际操作性、操作安全性等各方面考虑,内容包含免疫电泳、免疫凝集效应、微生物形态学观察、微生物鉴定方法等,并以文字和图表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直观地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辅助培养科研能力,思考实验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原理,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并能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认真整理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成功或是失败的原因,合理分析数据,养成实验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亦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组织和协调能力,磨练对待工作的细致及耐心的品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能力储备。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加深和巩固理论课中学过的知识,把实验原理和实验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会,明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必要性,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课程目标2:技能目标

明确实验室基本安全规程,掌握基本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安全保护,熟悉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课程目标3: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养成实验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以及勤动手爱动脑的习惯。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每次实验开展前的理论讲解,包括实验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过程。

理解熟悉各类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过程。

课程目标2

技能目标

实验操作实践、仪器使用、实验用品的处理、实验安全应急操作、实验报告的书写。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安全应急措施及实验报告规范书写。

课程目标3

素养目标

实验过程体验

了解实验中解决问题战胜失败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模块一、免疫学实验

1. 教学目标:掌握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学反应原理、现象、反应条件及不同方法、目的。

2. 教学重难点:特异性免疫学反应原理

3. 教学内容: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反应(一)(二):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胶体金免疫渗析,试管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火箭电泳,对流免疫电泳。

4. 教学方法:PPT讲解,示教,现场示范和指导。

5. 教学评价:实验报告

模块二、细菌的基本特性

1. 教学目标:掌握细菌的基本特性。

2. 教学重难点:细菌的代谢特征及检测方法。

3. 教学内容:

3.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和油镜的使用原理及方法,革兰染色,细菌涂片制作,特殊结构

3.2 细菌的培养法及代谢产物的检查:各类普通和特殊培养基,细菌接种方法,不同生化反应类型

3.3细菌的分布、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咽喉、土壤、空气、手指的细菌检查,紫外线杀菌,药物敏感试验,化学消毒剂,消毒仪器参观

3.4细菌毒素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测定(鲎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测定(ELISA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标记技术

4. 教学方法:PPT讲解,示教,现场示范和指导

5. 教学评价:实验报告

模块三、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

1. 教学目标:掌握药品中致病菌沙门菌的检查流程和方法。

2. 教学重难点: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流程和方法。

3. 教学内容:

3.1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一):接种SS平板

3.2药品种沙门菌的检查(二):克氏双糖铁培养基

3.3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三):甘露醇、尿素、半固体、蛋白胨水

3.4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四):革兰染色、玻片凝集

4. 教学方法:PPT讲解,示教,现场示范和指导

5. 教学评价:实验报告

模块四、常见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基本形态和检测

1. 教学目标:了解熟悉链霉菌、放射菌、真菌、螺旋体、淋球菌、念珠菌等各类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检测方法。

2. 教学重难点:各类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区别。

3. 教学内容:链球菌、淋病奈瑟菌、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支原体菌落、梅毒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厚膜孢子、大分生孢子、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等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血浆凝固酶试验、镀银染色、白假丝酵母菌芽管形成试验等试验。

4. 教学方法:PPT讲解,示教,现场示范和指导

5. 教学评价:实验报告

模块五、细菌总数的检测

1. 教学目标:掌握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2. 教学重难点:细菌总数测定方法。

3. 教学内容:软琼脂法/涂布法、细菌计数。

4. 教学方法:PPT讲解,示教,现场示范和指导

5. 教学评价:实验报告

模块六、病毒学基本检测

1. 教学目标:了解病毒生物特性,掌握病毒的基本检测方法及原理。

2. 教学重难点:病毒检测方法及原理。

3. 教学内容:正常细胞、病变细胞(CPE)、狂犬病毒内基小体形态特征,鸡胚接种病毒、病毒的细胞培养,病毒血凝试验。

4. 教学方法:PPT讲解,示教,现场示范和指导

5. 教学评价:实验报告

模块七、实验考试

1. 教学目标:考察学生对实验技术及相应原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重难点:理论知识。

3. 教学内容:实验考试(操作、理论)

4. 教学方法:现场笔试、实操考核

5. 教学评价:实操考核根据学生操作熟练度评分20分制;笔试30分制。

四、学时分配

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免疫学实验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反应(一)(二)

 6学时

细菌的基本特性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细菌的培养法及代谢产物的检查

细菌的分布、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细菌毒素的检测

 12学时

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

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一)(二)(三)(四)

 6学时

其他细菌类别基本形态及检测

致病性球菌

其他常见致病性细菌

放线菌及真菌

 6学时

细菌总数的检测

药(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一)(二)

 2学时

病毒学基本检测

病毒学检查法

 2学时

实验考试

实验考试

 2学时

五、教学进度

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时数

作业及要求

备注

 4-5

2021/3/22-

2021/3/29

免疫学实验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反应

 6学时

完成实验报告


 6-9

 2021/4/5-2021/4/26

细菌的基本特性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细菌的培养法及代谢产物的检查

细菌的分布、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细菌毒素的检测

 12学时

完成实验报告


 10-11

 2021/5/3-2021/5/10

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

药品中沙门菌的检查

 6学时

完成实验报告


 12-13

 2021/5/17-2021/5/24

其他细菌类别基本形态及检测

致病性球菌

其他常见致病性细菌

放线菌及真菌

 6学时

完成实验报告


 14-15

 2021/5/31-2021/6/7

细菌总数的检测

药(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2学时

完成实验报告


 14

 2021/5/31

病毒学基本检测

病毒学检查法

 2学时

完成实验报告


 15

 2021/6/7

实验考试

实验考试

 2学时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指导,房红莹、顾冠彬、徐培君、王蕾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课堂以讲解形式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及步骤进行,结合图片,让学生直观清楚地了解本次实验内容。

 2、示教:不能全班大规模开展的实验或者对环境、设备、技能、安全性等要求高但却是很重要的学习了解的实验内容部分采取播放示教视频、标本样片展示等进行。

 3、现场指导: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析讲解实际操作遇到的具体细节问题,指导实验进行,分析所获的实验结果及实验失败的原因。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知识目标

理论、方法

笔试

技能目标

实验操作、实验成功率

实操

素养目标

课程开展过程注重培养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50%,实验操作考核:20%,实验理论考核:30%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平时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知识目标

25


30

平时知识目标+期末知识目标+平时技能目标+期末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25


20

素养目标




(三)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知识目标

完全掌握实验理论及方法

较好掌握实验理论及方法

基本掌握实验理论及方法

一般掌握实验理论及方法

不能掌握基本实验理论及方法

技能目标

熟练完成实验操作

较好完成实验操作

基本完成实验操作

完成部分实验操作

不能完成实验操作

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