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授课对象:

整合药学

授课学时:

54

教材版本: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主讲教师:

滕昕辰,何慧,张丽,欧阳艺兰,郑超楠,杨霜,仇晓琰,刘艳丽,杨红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制

202153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滕昕辰                            授课日期:2021.06.07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肿瘤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肿瘤的特征。

(2) 掌握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知识。

(3) 了解肿瘤产生的诱因、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2. 技能(能力)目标:

(1) 能够辨别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肿瘤的特征 (30 min)

(2) 肿瘤产生的诱因 (20 min)

(3) 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40 min)

(4) 肿瘤干细胞 (10 min)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肿瘤的十大特征

(2) 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2. 教学难点

(1) 肿瘤的突变基因类型

(2) 产生癌变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1) 图片展示展示肿瘤的特征

(2) 图片展示致癌因素的致癌机制

(3) 图片展示肿瘤中基因突变类型和产生机制

(4) 图片展示肿瘤干细胞的特点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 肿瘤为什么可以无限生长和分裂?

(2) 导致肿瘤产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3) 染色体变异的后果?

(4) 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可能分子机制?

(5) 为什么化疗后肿瘤往往会复发?

2. 实验课教学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六、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肿瘤的十大特征。

(2) 简述肿瘤产生的诱因有哪些。

(3) 简述肿瘤中的突变类型。

(4) 简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产生机制。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Kuby Immunology (7th)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Molecular Cell Biology (8th)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何慧                           授课日期:2021.06.07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传统化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

(2) 掌握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发展及作用机制

(3) 了解氮丙啶类和甲磺酸酯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发展及作用机制

(4) 掌握亚硝基脲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发展及作用机制

2. 技能(能力)目标:

(1) 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

(2) 掌握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发展及作用机制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5 分钟)

2.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5分钟)

3.氮芥类抗肿瘤药物(45分钟)

4.氮丙啶类抗肿瘤药物(10分钟)

5. 甲磺酸酯类抗肿瘤药物 (10分钟)

6. 亚硝基脲类抗肿瘤药物 (10分钟)

7. 观看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微课(10分钟)

8. 小结 (5分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

(2)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3)氮芥类抗肿瘤药物

(4) 亚硝基脲类抗肿瘤药物

2. 教学难点

(1) 氮芥类药物的结构优化

(2) 烷化剂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提问:与脂肪氮芥相比,芳香氮芥的抗肿瘤活性和毒性为什么都降低?

2. 实验课教学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六、复习思考题

  1. 采用什么方法可提高氮芥类药物的选择性,增加疗效并降低毒性?

  2. 环磷酰胺是一种前药,该药进入体内后发生了什么转化而发挥药效?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2.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

3. 《药物化学》孟繁浩,李念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何慧                           授课日期:2021.06.08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传统化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5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顺铂的作用机制

(2) 掌握顺铂的合成路线

(3) 了解顺铂的不稳定性、剂型与临床应用

(4) 掌握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

2.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顺铂的合成路线,能在实验室完成顺铂的合成实验

(2) 掌握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顺铂的发现过程(5 分钟)

2. 顺铂的作用机制(5分钟)

3.顺铂的合成路线(10分钟)

4.顺铂的不稳定性、剂型与临床应用(10分钟)

5.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10分钟)

6. 观看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微课(10分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顺铂的作用机制

(2) 顺铂的合成路线

(3)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

2. 教学难点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提问:与顺铂相比,第二代和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结构有什么不同?

2. 实验课教学

顺铂的合成与结构鉴定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六、复习思考题

铂类化合物中,为什么双齿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一般高于单齿配合物?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2.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

3. 《药物化学》孟繁浩,李念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丽授课日期:2021.06.08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肿瘤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肿瘤动物模型的作用;

  2. 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

  3. 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适用科研范围。

  1. 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制作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肿瘤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为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特有的条件。

  1.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用于

 ①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②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

 ③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内在机制。

2)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①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②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③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④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和制作原理

  2. 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1. 教学难点

1肿瘤小鼠模型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1. 教学方法选择

1)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2)互动教学: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课堂教学采用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带问题学”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建议多查阅最新文献、阅读一些参考性书籍,以加深记忆。

  1. 复习思考题

  1. 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分类有哪几种?

  2. 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

  3. 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 New York, 200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柯亨特                                授课日期:2021.06.08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整合药学实验教程》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顺铂脂质体的制备和评价

授课时间

600 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掌握注入法和薄膜分散法制备顺铂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脂质体的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二)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并掌握脂质体制备及质量评价的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顺铂脂质体的制备:实验操作,采用注入法和薄膜分散法制备顺铂脂质体200分钟)

2.顺铂脂质体的评价:实验操作,测定制备的顺铂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40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注入法和薄膜分散法);(2)脂质体的质量评价方法(粒径、载药量、包封率)。

教学难点:注入法和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异同;脂质体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方法,包括标准曲线绘制、浓度测定及相关计算。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多媒体教学:实验课操作前采用ppt讲述演示,并结合在线视频指导,提高学生对脂质体制备及质量评价方法的理解。

2.实验操作教学: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1.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哪些?

2. 简述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

3. 脂质体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4. 脂质体中药物包封率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5. 脂质体用于抗肿瘤治疗的优势有哪些?

6. 已经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的脂质体剂型有哪些?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方亮,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3.刘扬. 药剂学实验与指导.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张丽授课日期:2021.06.09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作用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

  2. 熟悉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与肿瘤化疗的关系;

  3. 了解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应用原则。

  1. 技能(能力)目标:

1)让学生了解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发展历史及现状

2)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和化疗药物作用关系

2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3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①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甲氨蝶呤等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如氟尿嘧啶 ; 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药,如巯嘌呤等;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药,如阿糖胞苷。

 ②影响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氮芥、环磷 酰胺 ;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顺铂、奥沙利铂;破坏DNA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博来霉素;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伊立替康。

 ③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 adriamycin, 阿 霉素, ADM);

 ④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 ;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各类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药理和毒理机制

  2.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主要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3. 抗肿瘤病药物选择性差,对正常细胞杀伤作用强,严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这一点上教育同学受护,关心病人,提高专业水平,培养良好的医德。

  1. 教学难点

  1.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药理机制和毒理机制;

  2. 影响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药理机制和毒理机制;

  3. 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药理机制和毒理机制;

  4.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药理机制和毒理机制。

  1.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毒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机制。

  2. 互动教学: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有哪些?药理和毒理机制是什么?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建议多查阅最新文献、阅读一些参考性书籍,以加深记忆。

  1. 复习思考题

  1. 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作用特点、药理和毒理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2. 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2.

  3. 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 New York, 200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欧阳艺兰                      授课日期:2021.06.17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自编实验讲义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顺铂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

化学分析法(氧瓶燃烧—滴定法)

授课时间

2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氧瓶燃烧法破坏药物的原理和操作。

1.2 掌握滴定法测定药物氯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1.3 掌握氧瓶燃烧-滴定法测定含氯药物的化学计量关系与含量计算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2.1 掌握氧瓶燃烧的操作

2.2掌握滴定法的操作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实验原理和目的 (30 min

2. 氧瓶燃烧装置的准备(30 min

3. 所需试剂溶液的配制(30 min

4. 氧瓶燃烧-滴定法的操作(90 min

5. 实验结束收尾(20 min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氧瓶燃烧-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

  1. 教学难点

氧瓶燃烧-滴定法测定有机氯含量的化学计量关系与含量计算方法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

简单几页PPT向同学们展现整个实验流程与注意事项,详细阐述一下该实验的原理与目的。

B. 互动教学

采取讨论或者提问的方式,加强同学们对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的学习和记忆。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顺铂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化学分析法(氧瓶燃烧—滴定法)

  1. 试剂配制

  2. 顺铂原料药的称量与配制

  3. 氧瓶燃烧-滴定实验测定

  4. 数据分析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根据原理,样品燃烧完全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2.滴定度“每1ml硝酸汞滴定液(0.025 mol/L)相当于1.773 mg的氯(Cl)”的计算根据是什么?

3.“加溴酚蓝指示液1滴”的目的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中外药典信息查询:https://www.drugfuture.com/standard/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欧阳艺兰                      授课日期:2021.06.23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自编实验讲义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顺铂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

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和电分析法

授课时间

2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学习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电分析法,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光谱峰和光谱谷的法定方法、以及电位法测定pH的原理和法定方法。

1.2掌握顺铂药物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性状、鉴别项下“显色”和“UV光谱”、检查项下“溶液澄清度”、“酸度”和“干燥失重”。

1.3了解检查项下“干燥失重”的质量评价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2.1 掌握化学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的鉴别、检查等测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实验原理和目的 (30 min

2. 顺铂原料药和对照品的称量与配制(30 min

3. 溶解度与澄清度的测试(30 min

4. 纳式比色(20 min

5. 光谱测试(20 min

6. 酸度测试(20 min

7.  干燥失重(120 min,可与其他测试项同步进行)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顺铂药物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性状、鉴别项下“显色”和“UV光谱”、检查项下“溶液澄清度”、“酸度”和“干燥失重”。

  1. 教学难点

紫外分光光谱法测定光谱峰和光谱谷的法定方法。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

简单几页PPT向同学们展现整个实验流程与注意事项,详细阐述一下该实验的原理与目的。

B. 互动教学

采取讨论或者提问的方式,加强同学们对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的学习和记忆。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顺铂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和电分析法

  1. 溶解度性状

  2. 纳式比色法、紫外光谱鉴别

  3. 澄清度、酸度和干燥失重检查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顺铂在硫酸中显“灰绿色”的原理是什么?

2. 干燥失重测试时,为什么要等温度降至室温再称量?如果未降温称量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中外药典信息查询:https://www.drugfuture.com/standard/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欧阳艺兰                      授课日期:2021.06.24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自编实验讲义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顺铂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

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授课时间

4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学习HPLC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掌握HPLC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1.2 掌握系统适应性、外标法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1.3掌握色谱峰积分和外标法计算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2.1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关物质检查和外标法定量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实验原理和目的 (30 min

2. 流动相的配制和超声脱气60 min

3. 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和系统适应性溶液的配制(90 min

4. 液相色谱的仪器操作演示与方法设置(30 min

5. 色谱柱平衡与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实验(160 min

6.  结束实验冲洗和保存色谱柱(30 min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液相色谱法的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1. 教学难点

有关物质的限度计算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

简单几页PPT向同学们展现整个实验流程与注意事项,详细阐述一下该实验的原理与目的。

B. 互动教学

采取讨论或者提问的方式,加强同学们对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的学习和记忆。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顺铂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色谱条件

  2. 流动相、供试品和对照品以及系统适应性溶液的配制

  3. 有关物质检查

  4. 含量测定

  5. 数据分析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为什么顺铂需要避光操作?

2. 仪器的压力突然升高或者突然降低的原因有哪些?

3. 假如供试品在配制的时候不小心多加入了一些溶剂,请问会对结果中的含量百分比有什么影响?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中外药典信息查询:https://www.drugfuture.com/standard/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滕昕辰                            授课日期:2021.06.11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常见肿瘤突变基因---分子靶向药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常见肿瘤突变基因

(2) 掌握常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2. 技能(能力)目标:

(1) 能够选择合适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抑制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子靶向药 (25 min)

(2) 抑制肿瘤细胞内蛋白激酶的分子靶向药 (35 min)

(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 (10 min)

(4) 消除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分子靶向药 (10 min)

(5)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靶向药 (10 min)

(6) 消除肿瘤代谢异常的分子靶向药 (10 min)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抑制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子靶向药

(2) 抑制肿瘤细胞内蛋白激酶的分子靶向药

2. 教学难点

(1) 各类靶向药的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1) 图片展示肿瘤细胞药物靶点

(2) 图片展示各类分子靶向药的作用机制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 如何针对肿瘤的十大特征设计抗癌药?

(2) 导致肿瘤产生的分子途径有哪些?

(3) 为什么激酶是热门的抗癌药靶点?

(4) 抗肿瘤联合用药的优势?



2. 实验课教学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六、复习思考题

(1) 简述针对肿瘤十大特征的抗癌药设计思路。

(2) 简述各类分子靶向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Molecular Cell Biology (8th)

Goodman and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3th)

Rang & Dale's Pharmacology (2015)

药理学 (八年制教材第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何慧                           授课日期:2021.06.11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传统化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博来霉素类

(2) 掌握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3) 掌握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4) 掌握叶酸拮抗剂、嘧啶拮抗剂与嘌呤拮抗剂

2. 技能(能力)目标:

(1) 能够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2) 掌握抗代谢抗肿瘤药物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博来霉素类的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10分钟)

2. 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喜树碱及其衍生物(10分钟)

3.DNA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放线菌素D与阿霉素类衍生物(15分钟)

4.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5分钟)

4. 叶酸拮抗剂(15分钟)

5. 嘧啶拮抗剂(15分钟)

6. 嘌呤拮抗剂(15分钟)

7. 观看抗代谢抗肿瘤药物的微课(10分钟)

8. 小结 (5分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3)叶酸拮抗剂、嘧啶拮抗剂与嘌呤拮抗剂

2. 教学难点

(1)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2) 抗代谢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提问:为什么在卤代尿嘧啶中,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最强?

2. 实验课教学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六、复习思考题

简述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抗代谢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2.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

3. 《药物化学》孟繁浩,李念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何慧                           授课日期:2021.06.15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1.传统化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

2.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秋水仙碱与长春碱类药物

(2) 掌握紫杉醇及其衍生物

(3) 了解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4) 掌握Bcr-Abl激酶、EGFRALK抑制剂

2. 技能(能力)目标:

(1) 熟悉Bcr-Abl激酶、EGFRAL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2) 熟悉Bcr-Abl激酶、EGFRALK抑制剂的结构优化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秋水仙碱与长春碱类药物(15分钟)

2. 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紫杉醇及其衍生物(15分钟)

3.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发展(5分钟)

4. Bcr-Abl激酶抑制剂(20分钟)

5. EGFR抑制剂(15分钟)

6. ALK抑制剂(15分钟)

7. 观看靶向抗肿瘤药物I的微课(10分钟)

8. 小结(5分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紫杉醇及其衍生物

(2) Bcr-Abl激酶抑制剂

(3)EGFR抑制剂

(4)ALK抑制剂

2. 教学难点

(1) 靶向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

(2) 靶向抗肿瘤药的构效关系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提问:用药一段时间后,Bcr-Abl激酶可能会发生点突变,请大家思考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2. 实验课教学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六、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活性高且副作用少?

2.你还知道哪些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2.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

3. 《药物化学》孟繁浩,李念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何慧                           授课日期:2021.06.16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授课时间

5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假说

(2) 了解血管内表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

(3) 掌握VEGFR抑制剂

(4) 了解硼替佐米和伏立诺他

2. 技能(能力)目标:

(1) 熟悉VEGFR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2) 熟悉VEGFR抑制剂的结构优化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观看靶向抗肿瘤药物II的微课(10分钟)

2.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假说 (5分钟)

3. 血管内表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5分钟)

4.VEGFR抑制剂(25分钟)

5. 其他抗肿瘤药物——硼替佐米和伏立诺他(5分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VEGFR抑制剂的结构优化

(2) VEGFR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2. 教学难点

VEGFR抑制剂的结构优化与构效关系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提问: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和阿帕替尼化学结构式的异同。

2. 实验课教学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六、复习思考题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小分子靶向药?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2.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

3. 《药物化学》孟繁浩,李念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郑超湳授课日期:2021.06.16 & 2021.06.17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理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分子靶向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1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常见分子靶向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2. 掌握常见分子靶向药物的毒理作用。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与传统化疗相比,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优缺点,两者联用的意义15分钟)

2. 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方法(5分钟)

3.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EGFR抑制剂,靶向HER2药物,BCR-ABL抑制剂,VEGFR抑制剂(60分钟)

4. 靶向PARP抑制剂(15分钟)

5.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药物;(15分钟)

6. 靶向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10ˊ

7. 靶向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药物(15分钟)

8. 表观遗传药物: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HDAC抑制剂(1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分子靶向药物的种类与代表药物

2)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

  1. 教学难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B. 互动教学:

从影片《我不是药神》引入,让学生自行查找影片中相关的疾病,发病原因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1. 实验教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种类及代表药物

  2. 与传统化疗相比,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优缺点,两者联用的意义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2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2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杨霜             授课日期:2021.06.1706.1806.226.23

课程名称

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物分析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小分子药物和靶向药物质量标准

授课时间

3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小分子靶向药物和抗体抗肿瘤药物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常用药物的种类;

  2. 初步了解靶向药物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

  3. 药物质量标准设定的基本思路。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药物分析方法在药物质量标准中的使用范畴;

  2. 通过药物分子结构确定质量检测的仪器和规范。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分子靶向药物的质量标准

  1. 药物分析方法介绍 (50分钟)

  2. 三类靶向药物案例分析(100分钟)

  1. 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1. 抗体药物质量标准设定的依据和一般途径 (30分钟)

  2. 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的质量标准(40分钟)

  3. 免疫治疗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3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靶向药物作用机制和合成路线;

  2. 药物分析方法在肿瘤药物质量标准中的应用;

  3. ICH标准对抗体药物质量标准指导思路。

  1. 教学难点

  1. 没有可参考的教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很难把握;

  2. 学生课后参考教材欠缺。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采用PPT,结合录像说明,对知识点把握比较到位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对每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提问并给予解答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PPT中列出所需文献链接,增强对知识的扩充和理解。

欧洲或者美国药典原文可加深对质量标准的理解

  1. 复习思考题

  1. 药物分析方法对药物适用范围?

  2. 不同靶向药物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types/targeted-therapies/targeted-therapies-fact-sheet

  2. Sequist L.V. et al., Sci Transl Med 2011; Leonetti A. et al., Br J Cancer 2019

  3. Gefitinib Mylan,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587444/2018

  4. Venkataramanna M. et al., Am J Anal Chem 2011, 2, 75-83

  5. Balasaheb B. Chavan et al., J. Pharma. Biomed. Anal. 2019

  6. http://www.bccancer.bc.ca/drug-database-site/Drug%20Index/Osimertinib_monograph.pdf

  7.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nda/2011/202570Orig1s000ChemR.pdf

  8. https://eutopia.unitn.eu/effective-control-of-optical-purity-by-chiral-hplc-separation-for-ester-based-liquid-crystalline-materials-forming-anticlinic-smectic-phases/

  9. https://pdf.hres.ca/dpd_pm/00050506.PDF

  10. https://www.ema.europa.eu/en/documents/product-information/zykadia-epar-product-information_en.pdf

  11. https://www.usp.org/sites/default/files/usp/document/our-work/chemical-medicines/key-issues/c232-usp-39.pdf

  12. https://pdf.hres.ca/dpd_pm/00028744.PDF

  13. JonZugazagoitia et al., Clincal Therapeutics 2016

  14. Jeremy S. Logue and Deborah K. Morrison, Genes Dev 2012

  15. Panowski S., et al., mAb2 2014

  16. https://clin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16/19/4769

  17. https://www.ema.europa.eu/en/ich-q6b-specifications-test-procedures-acceptance-criteria-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products

  18. MAPP5017.2: https://www.fda.gov/media/124859/download

  19.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ancer/in-depth/monoclonal-antibody/art-20047808

  20. Immuology by Golab, Jakobisiak, Lasek, Stoklosa, 7th Edition

  21. Jennewein M.F. and Alter G., Trend Immunol. 2017, 38, 358

  22. Buettner M.J. et al., Front. Immunol. 2018, 9, 2485

  23. https://www.agilent.com/cs/library/applications/5991-8796EN_glycosylation_application.pdf

  24. Bas M., et al., J. Immunol. 2019, 202, 1582

  25. https://www.bioserendipity.com/understanding-immune-checkpoint-pathways-to-improve-patient-response/yervoy_opdivo_mechaction/

  26. https://www.keytrudahcp.com/mechanism-of-action/

  27. https://blogs.sciencemag.org/pipeline/archives/2016/10/10/keytruda-vs-opdivo-no-contest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滕昕辰                            授课日期:2021.06.18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肿瘤免疫分子机制---免疫治疗药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肿瘤免疫治疗的分子机制

(2) 熟悉常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2. 技能(能力)目标:

(1) 能够选择合适的免疫治疗方案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肿瘤抗原 (15 min)

(2) 肿瘤免疫反应 (35 min)

(3) 肿瘤免疫治疗 (50 min)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肿瘤抗原的定义

(2) 肿瘤免疫监视和免疫逃逸

(3) 肿瘤各类免疫治疗的原理

2. 教学难点

(1) 肿瘤免疫编辑机制

(2)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机制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1) 图片展示肿瘤抗原种类和特征

(2) 图片展示肿瘤免疫编辑机制

(3) 图片展示肿瘤免疫原理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 肿瘤抗原在治疗中的作用?

(2) 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正负面影响?

(3) 如何针对免疫检查点设计抗肿瘤治疗方案?

2. 实验课教学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后总结:按照实际进度对知识点分详略进行讲解

六、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编辑原理。

(2) 总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3) 简述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4) 简述肿瘤免疫治疗的种类及原理。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Kuby Immunology (7th)

        2. Goodman and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3th)

        3. Rang & Dale's Pharmacology (2015)

        4. 药理学 (八年制教材第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仇晓琰                          授课日期:2021.06.1806.21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

授课时间

18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筛选、命名等

  2. 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3. 抗体偶联药物的作用机理;

  4. 抗体偶联药物的设计原理

  5. 抗体偶联药物的偶联技术

  6. 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1. 技能(能力)目标:

  1. 能够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筛选的原理

  2. 能正确解读单克隆抗体的命名;

  3. 掌握肿瘤治疗中重要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

  4. 理解抗体偶联药物作用机理与其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

  5. 掌握抗体偶联药物设计中各个组成成分应当如何选择;

  6. 理解偶联技术对药效、副作用、药代动力学等性质的影响;

  7. 理解抗体偶联药物独特的药代动力学指标;

  8. 能够正确判断重要的抗体偶联药物的活化过程。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抗体的结构与功能(10分钟)

  2.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制备 (15分钟)

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 (10分钟)

单克隆抗体的命名 (10分钟)

  1. 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上市药物 (10分钟)

研发进展(5分钟)

  1. 抗体偶联药物概况 (15分钟)

  2. 抗体偶联药物的设计 (5分钟)

靶点的选择 (10分钟)

小分子药物的选择 (20分钟)

连接子的选择 (20分钟)

抗体的选择 (10分钟)

  1. 抗体偶联药物的偶联技术 (15分钟)

  2. 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10分钟)

  3. 抗体偶联药物的制剂处方研发 (5分钟)

  4. 已上市的抗体偶联药物 (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筛选、命名等。

抗体偶联药物的作用机理。

抗体偶联药物的设计原理,包括组分的选择与整体的协调。

抗体偶联药物的偶联技术。

  1. 教学难点

单克隆抗体制备筛选的原理。

抗体偶联药物作用机理与其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

抗体偶联药物设计中各个组成成分应当如何选择,并相互协调。

偶联技术对药效、副作用、药代动力学等性质的影响。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B. 互动教学:

  1. 实验教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郑超湳授课日期:2021.06.09 & 2021.06.10 & 2021.06.12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理学

教材名称

《抗肿瘤药物实验讲义》自编版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顺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

授课时间

4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培养方法;

  2. 掌握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量效曲线的拟合方法以及IC50的计算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1) 能够通过合理规范的实验对抗肿瘤药物的活性进行初步评价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理论讲解(40分钟)

1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培养方法

2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3量效曲线的拟合方法以及IC50的计算方法。

2.实验操作

1细胞准备: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并接种于96孔板(120分钟)

2)药物处理细胞:将顺铂用细胞培养基进行3倍倍比稀释成一系列浓度,并处理细胞48h120分钟)

3观察顺铂对于细胞形态的影响,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拟合量效曲线及IC5012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在细胞培养及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

  2.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3) 量效曲线及IC50作为评价药物抗肿瘤活性的指标

4) 抗肿瘤药物生物活性实验的意义

  1. 教学难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B. 互动教学:

强调细胞培养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意识及生物安全意识



  1. 实验教学:

实验操作环节:给学生演示细胞培养、药物稀释及加药、MTT实验步骤以及量效曲线的拟合和IC50的计算。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原理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郑超湳授课日期:2021.06.21 & 2021.06.22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理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1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常见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及已上市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2. 掌握常见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及已上市药物的毒理作用。

2.技能(能力)目标: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历程20分钟)

  2. 肿瘤免疫疗法的的分类及作用机制(30分钟)

  3. 肿瘤免疫疗法在研及上市药物:免疫调节剂,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60分钟)

  4. 肿瘤免疫疗法的的相关不良反应(25分钟)

  5. 肿瘤免疫疗法的的发展趋势(1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的分类、相关机制、上市药物及不良反应。

  1. 教学难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B. 互动教学:

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Emily的故事引入,请学生自行查找Emily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及相关机制。



  1. 实验教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无

  1. 复习思考题

  1.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的分类及相关机制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2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2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06.24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自编教材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373839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开发

授课时间

1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熟悉临床常用抗肿瘤中药及其复方

  2. 掌握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特色

  3. 了解中药抗肿瘤开发现状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临床常用抗肿瘤中药及其复方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开发

  1. 第一节    中药抗肿瘤概述

中药抗肿瘤的发展历程、病因及治疗原则、常用抗肿瘤中药50分钟)

  1. 常用抗肿瘤中药及其复方50分钟)

清热解毒类:白头翁、蒲公英、白花蛇舌舌草;

峻下逐水类:甘遂;

活血化瘀药:土鳖虫、姜黄、莪术、榄香烯注射液。

化痰类:略。

第三节 常用抗肿瘤中药及其复方(50分钟)

代表性中成药:艾迪注射液组成、功效及方解、现代研究、复方斑蝥胶囊、华蟾素片、复方黄黛片、西黄丸组成和现代研究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临床常用抗肿瘤中成药的组成及功效

2)抗肿瘤中药的功效。

  1. 教学难点

  1. 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肿瘤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2. 相较于化学药物,分析抗肿瘤中药品种的特色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中药品种及其功效类别变化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识别、理解和记忆。

B. 互动教学:

讨论1:结合临床中肿瘤防治的具体例子,试述抗肿瘤中药的优势和特色

讨论2:结合抗肿瘤中药的研究开发现状,探讨如何突破当前抗肿瘤中药新药品种不多的现状?

  1. 实验教学:

无。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张仲景 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涉及癥瘕积聚的辨治思想。

2、艾迪注射液的组成、功效、临床应用,其君臣佐使。

3、复方黄黛片的 组成、 功效、临床应用。

4、莪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郝丽莉,傅南琳,《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6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杨红   授课日期:2021.06.2406.2506.28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剂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版 方亮主编,人卫社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21讲 抗肿瘤药物新制剂(教材第15章第4节、第16章)

授课时间

7学时, 3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掌握脂质体的观念、结构特点,性质和常用材料;植入剂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3)熟悉影响脂质体的功能特点与作用机制。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1)熟悉靶向制剂的制备、质量要求靶向性评价方法。

2掌握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3)了解活体成像技术

4)了解植入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肿瘤治疗手段的发展20分钟);

  2. 靶向制剂及其背景(15分钟);

  3. 靶向制剂的诞生和发展(15分钟);

  4. 靶向制剂的要求(10分钟);

  5. 靶向制剂的应用(20分钟);

  6. 靶向制剂的分类(30分钟);

  7. 被动靶向递药原理25分钟);

  8. 顺铂的特点、靶向制剂设计要求(25分钟);

  9. 顺铂脂质体及商业化研究20钟);

  10. 脂质体的定义和结构10分钟);

  11. 脂质体的膜材料10分钟);

  12.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10分钟);

  13. 脂质体的分类(15分钟);

  14. 脂质体的功能特点和作用机制35分钟);

  15. 制备脂质体的一般步骤10分钟);

  16.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30分钟);

  17. 顺铂脂质体的制备10分钟);

  18. 顺铂脂质体的评价10分钟);

  19.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15分钟);

  20. 植入剂1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 教学难点

1靶向制剂的质量要求,靶向性评价方法

2)脂质体的制备和评价方法。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结合教材和整合药学课程的系统要求,通过重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PPT,开展多媒体教学,并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相关知识,并利用视频拓宽学生视野。

B. 互动教学:

以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吸收和深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待完成,由其他老师完成的实验教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根据课堂时间在课上或课后,通过视频,加深课堂印象,拓展学生视野:

1)肿瘤的发生(原版+字幕版),449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x411m7rZ?p=2

2nature》三维动画 肿瘤免疫学和免疫治疗,503秒 ,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7411S73V/?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

3Nature短视频:免疫疗法与癌症治疗,310分,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5411b7bu/?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5

4)抗PD-1 PD-L1治疗机制,102秒,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p4y1H7P8/?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

5)免疫脂质体如何将抗体与脂质体结合608,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K4y1C7Le?from=search&seid=10702578019845839796

6)【科普】- 肠粘膜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 Nature Video651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7411y7zG/?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21

7)化学·杂谈,EPR效应靠不靠谱?---纳米药物的发展瓶颈。316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g4y1q7jZ/?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8

8)脂质体基础1618,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c411h7X3?from=search&seid=10702578019845839796

9)脂质体基础2622,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T4y137ZH?from=search&seid=10702578019845839796

10)阿霉素脂质体,1038,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5411t7V8?from=search&seid=10702578019845839796

11)氯膦酸脂质体,503,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p4y1C7hJ?from=search&seid=14879440082190124230

12)脂质体粒径计算,345,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K411L7Kn?from=search&seid=10702578019845839796


  1. 复习思考题

1EPR效应至今尚未在人体得到验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纳米粒体内长循环的机制,除了PEG化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材料修饰纳米粒,以达成长循环?

3)讲述主动靶向的策略是数目前尚未有主动靶向制剂上市的原因。

4)根据脂质体的结构特点,指出不同溶解行为的药物的包载位置。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J. controlrelease

2ACS Nano

3Small

4)药学学报;

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张丽 授课日期:2021.06.28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肿瘤药物耐药的机制和合理用药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肿瘤细胞的共同生物学特点;

  2. 掌握抗肿瘤药物耐药的机制;

  3. 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原则。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时遇到肿瘤耐药的难题

  2. 积极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思考最佳合理用药方案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肿瘤药物耐药性--几个概念

 ①耐药性: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对抗恶性肿瘤药物产生不敏感现象

 ②天然耐药性(natural resistance)对药物一开始就不敏感的现象,如处于非增殖的G0期肿瘤细胞一般对多数抗恶性 肿瘤药不敏感。

 ③获得性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肿瘤细胞对原来敏感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才产生不敏感现象。

 ④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指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恶性肿瘤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 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的耐药性。

  1. 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药物外流增加药物摄取减少药物灭活靶点突变DNA损伤修复机制信号通路改变凋亡缺陷;表型转换。

  2. 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的原则

 ①生化原理:根据药物作用于不同生化过程,通过不同途径对肿瘤细胞的大分子物质合成的不同阶段加以阻断或抑制,从而达到协同效果。

 ②药代动力学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合并应用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目的。

  ③细胞周期增殖动力学 采用序贯或同步应用CCSNCCNSN药物分别打击细胞周期不同阶段。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抗肿瘤药物耐药的机制

  1. 教学难点

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原则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1)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抗肿瘤药物耐药的机制。

2)互动教学:抗肿瘤药物耐药的机制有哪些?合理用药原则是什么?

3)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建议多查阅最新文献、阅读一些参考性书籍,以加深记忆。

  1. 复习思考题

  1. 抗肿瘤药物耐药的机制有哪几种?

  2. 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

  3. 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 New York, 200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张丽授课日期:2021.06.28

课程名称

抗肿瘤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肿瘤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肿瘤动物模型的作用;

  2. 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

  3. 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适用科研范围。

  1. 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制作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肿瘤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为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特有的条件。

  1.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用于

 ①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②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

 ③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内在机制。

2)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①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②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③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④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和制作原理

  2. 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1. 教学难点

1肿瘤小鼠模型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1. 教学方法选择

1)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2)互动教学: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课堂教学采用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带问题学”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建议多查阅最新文献、阅读一些参考性书籍,以加深记忆。

  1. 复习思考题

  1. 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分类有哪几种?

  2. 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

  3. 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 New York,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