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授课对象:

2018级药学

授课学时:

54

教材版本: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主讲教师:

邓益斌/张慧灵/张丽/薛洁/叶娜/黄斌/张经硕/刘江云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制

2020826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丽                                                                           授课日期:2020-10-9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现状。

  2. 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3. 熟悉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病理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

  4. 了解高血压的发病诱因。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病理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以及高血压动物模型等相关背景知识。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现状。20分钟

  2. 介绍高血压分类和定义,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情况。10分钟

  3. 高血压发病原因:遗传因素、饮食、精神应激、体重等。10分钟

  4. 介绍高血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60分钟

 1)临床表现:①大多无明显症状;②头痛;③头晕;④疲劳、烦躁、心悸、失眠;

 2)并发症:①动脉粥样硬化;②脑梗死;③肾脏疾病:④高血压性心脏病:

3)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①神经机制---交感神经活动亢进;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③肾性水钠潴留;血管重构;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根据案例中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查体,初步给出诊断

2)每组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案

  1. 教学难点

  1. 病例的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

  1. 教学方法选择

  1. 小组讨论教学: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2. 课堂教学采用 病案讨论,启发学生思考。

  3. 采用多媒体、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建议多查阅最新文献、阅读一些参考性书籍,以加深记忆。

  1. 复习思考题

  1. 常用的一线降压药有哪几类?其的药理机制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叶娜授课日期:20201010日;1012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二章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与发现、设计与合成

授课时间

4课时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的发现、设计原理、作用机理、构效关系、临床应用;

  2. 熟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发现与构效关系;

  3. 了解利尿药、内皮素受体阻断药及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其他抗高血压药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概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15分钟

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的发现、设计原理、作用机理、构效关系、临床应用

                                                                                                           60分钟

一、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                               10分钟

二、β肾上腺素能拮抗剂                              50分钟

(一)β受体拮抗剂的发现                         20分钟

 *盐酸普萘洛尔

 *(二)β受体拮抗剂的发展                        30分钟

3)简要介绍利尿药、内皮素受体阻断药及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25分钟

4)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发现与构效关系                                                                                            100分钟

一、钙离子拮抗剂                                                                 40分钟

                1.钙离子拮抗剂的发现                       15分钟

                2.钙离子拮抗剂的发展                       25分钟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60分钟

 1. ACE抑制剂                                     30分钟

 *卡托普利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0分钟

*缬沙坦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盐酸普萘洛尔的发现、设计原理、构效关系

2)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发现与构效关系

  1. 教学难点

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的发现与设计原理

2)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发现与设计原理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画出硝苯地平的合成路线?

2)简要说明卡托普利的作用机制?为何卡托普利会有皮疹及味觉丧失的副作用?如何针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列举2个药名及分子结构。

3)简要说明普萘洛尔的作用机制?并写出普萘洛尔的结构式,解释其为何有中枢副作用?如何针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列举2个药名及分子结构。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7th edition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江云授课日期:2020/10/13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杨世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1抗高血压中药与中药研发概况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研发概况;

  2. 掌握代表性的抗高血压中药有效成分。

  1. 技能(能力)目标:

  1.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挑战与机遇;

  2. 掌握代表性的抗高血压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章抗高血压中药的研究与发现50分钟)

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的研发概况(15分钟)

1.1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概述:学科概念、研究内容

1.2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发现状:中药的特色、挑战与机遇

1.3 中药新药研发的管理法规动态

二  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5分钟)

三  中药与天然药物一类新药12分钟)

研究方法和进展;典型案例介绍

四  抗高血压中药15分钟)

典型案例介绍(中国药典1部)

五  总结3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挑战与机遇;

2)掌握代表性的抗高血压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1. 教学难点

  1. 各类抗高血压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类别。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文字说明材料多。可以将重要的词语或名词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出来,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讨论1:天然药物(中药)及其复方药物同化学药物相比有哪些优缺点?如何提高其科技含量以便与国际接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物质基础(有效成分)的研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说明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对天然药物(中药)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其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更新内容: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等6个文件意见,2020.04.29

  1.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简述并举例说明抗高血压相关的活性化合物结构及其结构类别?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薛洁授课日期:20201013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4章 高血压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高血压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2)掌握两种常用的高血压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和两肾一夹大鼠模型)的制备原理。

3)了解其他类型的高血压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常用的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概述高血压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15分钟);

 2. 重点介绍常用的高血压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和两肾一夹大鼠模型)的制备原理以及评价指标(25分钟);

3. 简单介绍其他类型的高血压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高血压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2)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和两肾一夹大鼠模型的制备原理。

 2.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不同类型的模型选择依据以及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本章,我们列出不同的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可以直观比较异同点。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提问: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从而与动物模型的制备原理相联系。

  1. 实验教学:无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高血压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分别是什么?

2. 掌握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和两肾一夹大鼠模型的制备原理。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药理实验方法学》第四版 魏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高血压动物模型应用概况与研究进展,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年,第25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邓益斌授课日期:2020/10/14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高血压代表药物的成药性分析及剂型设计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类药五原则、成药性、BCS分类的概念。

  2. 掌握固体制剂的基本概念。

  3. 掌握硝苯地平普通片、缓释片、渗透泵片的制剂特性及处方设计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培养固体制剂剂型的设计与开发基本能力;

  2. 了解抗高血压药药物的挑战与机遇。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类药五原则(5分钟)

2. 成药性(10分钟)

3. BCS分类(5分钟)

4. 二氢吡啶类抗高血压药物(15分钟)

5. 硝苯地平口服制剂药物动力学(10分钟)

6. 常见药物剂型(15分钟)

7. 散剂(10分钟)

8. 颗粒剂(10分钟)

10. 片剂(10分钟)

11. 小结(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成药性分析

2药物溶出速率(Noyes-Whitney方程)

  1. 教学难点

1)药物动力学参数分析;

2如何提高药物溶出速率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文字说明材料多。可以将重要的词语或名词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出来,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成药性?

2、硝苯地平制剂包括哪些?分别有什么区别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中国药典(202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经硕授课日期:2020.10.14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物分析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7章 高血压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阿替洛尔、氢氯噻嗪的鉴别方法。

2)杂质的检查方法。

3)硝苯地平的质量标准。

  1. 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阿替洛尔、氢氯噻嗪的鉴别方法。

2)掌握本章涉及杂质的检查方法。

3)熟悉硝苯地平的质量标准。

4)掌握原料药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5)掌握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等检查方法

6)掌握药物取样要求

7)掌握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代表药物结构与性质(20分钟)

  2. 药物质量分析流程(20分钟)

  3. 经典药物质量标准解读(6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根据药物结构设计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等检查方法。

  1. 教学难点

1)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等检查方法。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结合具体质量标准对照,修正推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质量研究打基础。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给出药物结构,请学生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和检测方法。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硝苯地平原料药的鉴别

2)硝苯地平原料药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3)硝苯地平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设计药物的鉴别方法?

  2. 鉴别的目的是什么?

  3. 检查的对象是什么?

  4. 原料药与制剂的含量测定有何不同?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2020版中国药典

2)《药物分析》第8版,杭太俊,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张丽                                                              授课日期:2020-10-15

课程名称

整合药理学--心血管系统药物篇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理和发病情况。

  2. 熟悉高脂蛋白血症;

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1. 技能(能力)目标:

1)让学生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动物模型的制作。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和发病情况: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 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10分钟

主要的危险因素如下:

 ①年龄、性别;

 ②高血压;

 ③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④家族史;

 ⑤肥胖、吸烟和喝酒;

 ⑥血脂异常;

  1.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10分钟

  2. 血脂及血浆脂蛋白;10分钟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 反应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假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2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2. 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教学难点

 1)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图片和动画展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2. 互动教学: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和发病情况,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建议多查阅最新文献、阅读一些参考性书籍,以加深记忆。

  1. 复习思考题

  1.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2.

  3. 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 New York, 200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黄斌授课日期:2020/10/15

课程名称

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北京工业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9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研究与发现、设计与合成

授课时间

18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发现、设计原理、作用机理、构效关系、临床应用。

2)熟悉苯氧乙酸类、烟酸类血脂调节药物的发现与构效关系。

3)了解考来烯胺、依西咪贝、甲磺酸洛美他派等新型的血脂调节药物。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发现、设计原理、作用机理、构效关系、临床应用。(90分钟)

2)苯氧乙酸类、烟酸类血脂调节药物的发现与构效关系。(60分钟)

3)考来烯胺、依西咪贝、甲磺酸洛美他派等新型的血脂调节药物。(3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难点

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发现、设计原理、构效关系。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板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请阐述他汀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2)根据药物的作用效果,血脂调节药物主要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7月北京第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江云授课日期:2020/10/15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杨世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9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2抗高血脂中药与黄酮-1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代表性的抗高血脂中药有效成分;

  2. 了解黄酮类成分结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代表性的抗高血脂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2. 了解黄酮类成分结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二章抗高血压中药的研究与发现50分钟)

一  抗高血脂中药  (15分钟)     

典型案例介绍(中国药典1部)

二  黄酮的结构分类 (35分钟)

2.1 黄酮的结构与分类 (15分钟)

2.2 黄酮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5分钟)

2.3 黄酮的理化性质 (1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代表性的抗高血脂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2)了解黄酮类成分结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

  1. 教学难点

  1. 各类抗高血脂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类别。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黄酮类结构较多,可以适当增补有机化学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讨论1:抗高血脂的代表性天然药物(中药)及其复方药物有哪些,分别是哪些结构类别?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无。

  1.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黄酮类成分的结构分类特征及其代表性活性成分?

2、简述并举例说明抗高血脂相关的活性化合物结构及其结构类别?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薛洁授课日期:20201019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10章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2)掌握常用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内皮损伤法和炎症免疫法)的制备原理。

3)了解其他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概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15分钟)

2)重点介绍常用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内皮损伤法和炎症免疫法)的制备原理以及评价指标;(25分钟)

3)简单介绍其他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2)内皮损伤法和炎症免疫法的制备原理;

 2.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不同类型模型的选择依据以及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列出不同的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比较异同点。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介绍具体的典型的疾病模型时,以文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加深这方面知识的领会。比如内皮损伤法和炎症免疫法的制备。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药理实验方法学》第四版 魏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及其进展,心脏杂志,2018年,第30卷第4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薛洁授课日期:20201019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11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分类;

2)掌握调脂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

3)熟悉其他类型药物的作用特点。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不同的调脂药物的作用靶点的不同以及各自的作用特点。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概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分类;(5分钟)

2)重点介绍常用药物: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烟酸类药物的调脂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40分钟)

3)简单介绍其他类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作用特点;(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分类;

2)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烟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 教学难点

1)在脂代谢的基础上,讲解药物的不同作用靶点,以及对脂质的不同影响,这是需要理解的地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本章节,可以围绕脂代谢的不同环节,列出不同药物的作用靶点,从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分组讨论:不同药物作用靶点不同,对脂质的影响有何不同。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掌握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烟酸类药物的调脂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杨宝峰,陈建国主编《药理学》第9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Bertram G. Katzung, et al.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Graw-Hill Education, 201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邓益斌授课日期:2020/10/14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及剂型设计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他汀类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常用固体制剂的辅料、片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3. 掌握阿托伐他汀片处方工艺。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培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设计与开发基本能力;

  2. 了解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挑战与机遇。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类药五原则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设计中的应用(10分钟)

2.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成药性(10分钟)

3. 他汀类药物的结构与特性(10分钟)

4. 阿托伐他汀钙制剂药物动力学(20分钟)

5. 常用辅料20分钟)

6. 他汀类药物片剂20分钟)

7. 小结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他汀类药物的成药性分析

2片剂的常用辅料、制备工艺;他汀类药物片剂的制备

  1. 教学难点

1)片剂的质量评价;

2他汀类药物片剂的处方与工艺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文字说明材料多。可以将重要的词语或名词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出来,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改善药物分子理化性质、提高其成药性的有效手段主要有哪些?

2、片剂的常用辅料有哪些?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中国药典(202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经硕授课日期:2020.10.20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物分析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13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辛伐他汀、肝素钠的鉴别方法。

2)杂质的检查方法。

3)辛伐他汀、肝素钠的质量标准。

  1. 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辛伐他汀、肝素钠的鉴别方法。

2)掌握本章涉及杂质的检查方法。

3)熟悉辛伐他汀、肝素钠的质量标准。

4)掌握肝素钠分子量测定方法。

5)掌握内毒素检查方法。

6)掌握残留溶剂检查方法。

7)掌握蛋白类杂质检查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辛伐他汀结构与质量标准解读(50分钟)

  1. 鉴别方法(10分钟)

  2. 检查对象与方法(20分钟)

  3. 含量测定(20分钟)

2. 肝素钠结构与质量标准解读(50分钟)

  1. 鉴别方法(10分钟)

  2. 检查对象与方法(20分钟)

  3. 含量测定(2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根据药物结构设计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杂质检查方法(蛋白类杂质、残留溶剂、内毒素等)。

  1. 教学难点

1)杂质检查方法(蛋白类杂质、残留溶剂、内毒素等)

2)肝素分子量测定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结合具体质量标准对照,修正推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质量研究打基础。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给出药物结构,请学生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和检测方法。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肝素分子量测定的难点在哪?

  2. 色原底物法测肝素效价有何优势?

  3. 生产工艺与杂质检查有何联系?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2020版中国药典

2)《药物分析》第8版,杭太俊,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慧灵                                                                    授课日期:2020-10-22

课程名称

整合药理学--心血管药物篇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抗心绞痛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心绞痛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1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冠心病心绞痛的概念及病因。

  2. 熟悉心绞痛的分类; 熟悉心绞痛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3. 掌握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常用抗心绞痛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及产生机制。

  1. 技能(能力)目标:

通过英文案例学习,提升专业英语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沟通合作的能力。

  1. 思政目标:

通过将1998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发现过程及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对西地那非的开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讲美国著名心脏外科学家Michael DeBakey的故事,引导学生争取卓越的志向。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50分钟)

1.引入:英文案例学习 Case Study (2分钟) 由学生朗读  

2. 冠心病和心绞痛的概念(3分钟)

3.冠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5分钟)

4. 心绞痛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 (10分钟)

5.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及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环节(20 分钟)

翻转课堂,由学生讲解

抗心绞痛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50分钟)

1. 抗心绞痛药的分类 1分钟)

2. 硝酸酯类药  代表药 硝酸甘油

1硝酸甘油的特性和药物发展历史(3分钟)

2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  重点 3分钟)

3硝酸甘油抗心绞痛作用机制及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的机制(15分钟)难点

4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及应用特点(包括体内过程)5分钟)

5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 5分钟)

6同类药:

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 消心痛)

单硝酸异山梨(isosorbide   mononitrate )

特点 (1分钟)

7硝酸酯类药常用制剂 (1分钟)

2. β受体阻断药  10分钟)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吲哚洛尔、噻马洛尔

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醋丁洛尔

1抗心绞痛作用机制   重点、难点

2临床应用及应用特点

3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

3.钙通道阻滞药  10分钟)

1抗心绞痛作用机制  重点、难点

2临床应用及应用特点

3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

心绞痛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50分钟)

1. 心绞痛疾病模型的类型

1心绞痛的动物模型及药物活性评价

2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及药物活性评价

播放小鼠心肌梗死制作视频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2常用抗心绞痛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及产生机制。

2.教学难点

各类抗心绞痛药的抗心绞痛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特点

  1. 教学方法选择

1)小组讨论教学:心绞痛模型的类型

2)案例教学:引入临床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3)采用多媒体、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阻力血管病变机制

2. 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研究进展

  1. 复习思考题

  1.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策略。

  2. 硝酸甘油为什么能缓解心绞痛?

  3. 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江云授课日期:2020/10/22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杨世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3抗心绞痛中药与黄酮-2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代表性的抗心绞痛中药有效成分;

  2. 了解黄酮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代表性的抗心绞痛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2. 了解黄酮类等中药成分常用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三章抗心绞痛中药的研究与发现50分钟)

一  抗心绞痛中药  (10分钟)     

典型案例介绍(中国药典1部)

二  中药提取分离-140分钟)

2.1 概述 (10分钟)

2.2天然药物的提取方法(15分钟)

2.3经典的分离纯化方法(1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代表性的抗心绞痛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2)了解黄酮类等中药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1. 教学难点

  1. 黄酮等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相关提取分离方法和原理内容较多,可以适当增补分析化学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讨论1:抗心绞痛的代表性天然药物(中药)及其复方药物有哪些,分别是哪些结构类别?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无。

  1.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黄酮类等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2、简述并举例说明抗心绞痛相关的活性化合物结构及其结构类别?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邓益斌授课日期:2020/10/14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心绞痛代表药物的成药性分析及机型设计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硝酸酯类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2. 掌握片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3. 掌握硝酸酯类药物片剂处方工艺。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培养抗心绞痛药物的设计与开发基本能力;

  2. 了解抗心绞痛药物的挑战与机遇。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类药五原则在抗心绞痛药物设计中的应用(10分钟)

2. 抗心绞痛药物的成药性(10分钟)

3. 硝酸酯类药物(20分钟)

4. 片剂的制备方法(20分钟)

5. 片剂的质量评价方法(20分钟)

6. 他汀类药物片剂的处方设计(10分钟)

7. 小结(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片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2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1. 教学难点

1)片剂的质量评价;

2他汀类药物片剂的处方与工艺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文字说明材料多。可以将重要的词语或名词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出来,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以卡托普利片为例,阐述其药物动力学特性、药物制剂处方、制备工艺、以及临床意义。

  2. 简述散剂、颗粒剂、片剂的差别(从处方、制备工艺、用途等角度)。

  3. 如何提高固体制剂的药物溶出速率?哪些制剂方法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

  4.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原因是什么?

  5. 口服药物的成药性研究一般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6. 口服制剂的临床前药学研究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7. 口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如何进行的?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中国药典(202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经硕授课日期:2020.10.26/27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物分析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19章 抗心绞痛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硝酸甘油、苏合香丸的鉴别方法。

2)杂质的检查方法。

3)硝酸甘油、苏合香丸的质量标准。

  1. 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硝酸甘油、苏合香丸的鉴别方法。

2)掌握本章涉及杂质的检查方法。

3)熟悉硝酸甘油、苏合香丸的质量标准。

4)掌握苏合香丸的鉴别、检查、 测定。

5)掌握液体药物密度测定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硝酸甘油结构与质量标准解读(50分钟)

  1. 鉴别方法(10分钟)

  2. 检查对象与方法(20分钟)

  3. 含量测定(20分钟)

2. 苏合香丸质量标准解读(50分钟)

  1. 鉴别方法(10分钟)

  2. 检查对象与方法(20分钟)

  3. 含量测定(2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根据药物结构设计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杂质检查方法(液相色谱主成分自身对照)。

  1. 教学难点

1)杂质检查方法(液相色谱主成分自身对照)

2)苏合香丸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结合具体质量标准对照,修正推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质量研究打基础。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给出药物结构,请学生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和检测方法。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苏合香丸如何排除各味药在检测时的相互干扰?

  2. 硝酸甘油原料药为何是液体?

  3. 苏合香丸的现有质量标准可以如何改进?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2020版中国药典

2)《药物分析》第8版,杭太俊,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张丽                                                                   授课日期:2020-10-27

课程名称

整合药理学--肿瘤篇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分类。

  2. 熟悉心脏的电生理基础

  3. 掌握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 技能(能力)目标:

结合实验课内容,让学生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心律失常的病因和治疗10分钟

  2. 心脏的电生理基础10分钟

  3. 心律失常分类:缓慢型(<60/):窦性心动过缓、 传导阻滞分Ⅰ、Ⅱ、 Ⅲ度传导阻滞;快速型(>100 /分):房性早搏、心动过速、 心房纤颤、心房扑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10分钟

  4.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20分钟

冲动传导异常 : 折返激动;

 ②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高

触发活动:后除极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①冲动形成障碍(自律性异常), 触发活动(后除极);

 ②冲动传导障碍-折返激动。

  1. 教学难点

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机制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1)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2)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建议多查阅最新文献、阅读一些参考性书籍,以加深记忆。

  1. 复习思考题

  1.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

  3. 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 New York, 200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黄斌授课日期:2020.10.27

课程名称

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北京工业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21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与发现、设计与合成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结构类型、Vaughan-Williams分类与代表药物、胺碘酮的合成路线;盐酸美西律、盐酸普罗帕酮、盐酸胺碘酮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熟悉奎尼丁、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的研发历程。

3)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代谢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结构类型、Vaughan-Williams分类与代表药物、胺碘酮的合成路线。(30分钟)

2)盐酸美西律、盐酸普罗帕酮、盐酸胺碘酮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10分钟)

3)抗心律失常药的代谢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难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结构类型、Vaughan-Williams分类与代表药物、胺碘酮的合成路线。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板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请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Vaughan-Williams分类以及各类的代表药物。

2)请设计一条盐酸胺碘酮的合成路线。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7月北京第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江云授课日期:2020/10/27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杨世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4抗心律失常中药与人参皂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代表性的抗心律失常中药有效成分;

  2. 了解人参皂苷类成分色谱分离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代表性的抗心绞痛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2. 了解皂苷类等中药成分常用色谱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抗心律失常中药的研究与发现50分钟)

一  抗心律失常中药  (10分钟)     

典型案例介绍(中国药典1部)

二  中药提取分离-240分钟)

2.4 色谱分离方法与技术

实例:人参皂苷的分离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代表性的抗心律失常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2)了解皂苷类等中药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1. 教学难点

  1. 人参皂苷等中药成分的色谱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相关色谱分离方法和原理内容较多,可以适当增补分析化学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讨论1:抗心律失常的代表性天然药物(中药)及其复方药物有哪些,分别是哪些结构类别?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无。

  1.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皂苷类等中药成分的色谱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2、简述并举例说明抗心律失常相关的活性化合物结构及其结构类别?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薛洁授课日期:20201028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22章 抗心律失常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心律失常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2)熟悉各类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制备原理及适应情况。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各类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概述心律失常疾病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15分钟)

2)介绍各类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制备特点以及适应情况;(3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心律失常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2.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不同类型的模型选择依据以及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列出不同的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比较异同点。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提问: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为什么一些药物可以用来制备心律失常的模型,依据是什么?

  1. 实验教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怎样选择合适的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药理实验方法学》第四版 魏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缓慢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年,第28卷第6

3.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进展,医学综述,2020年,第26卷第6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薛洁授课日期:20201028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23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分类;

2)掌握奎尼丁、利多卡因、胺碘酮、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3)熟悉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美西律、氟卡尼、普罗帕酮等的作用特点。

2.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靶点以及各自的作用特点。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及药物分类;(15分钟)

2)介绍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75分钟)

3)简单介绍其他药物并总结;(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2)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3)掌握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 教学难点

1)讲述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时采用启发式逻辑推理方法,由各类药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推出对心肌电生理特性,即自律性,传导性,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再推出临床应用使学生听课时思路清晰,容易记忆,授课效果好。

2)胺碘酮近年来治疗心律失常重新受到重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此对胺碘酮应做全面、细致的讲解。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借助多媒体可以清晰展示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一般作用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课堂提问:1. 请回忆心脏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流?2. 奎尼丁治疗房扑时常与什么药物合用,为什么?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抗心律失常药分几类?每类代表药?

 2.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是什么?

3.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等临床应用特点?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杨宝峰,陈建国主编《药理学》第9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Bertram G. Katzung, et al.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Graw-Hill Education, 201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邓益斌授课日期:2020/10/14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心律失常代表药物的成药性分析及剂型设计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2. 掌握固体制剂操作单元中制粒和干燥的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培养固体制剂的制备能力;

  2. 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挑战与机遇。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I钠通道阻滞剂奎尼丁(20分钟)

2. 奎宁丁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设计讨论(20分钟)

3. 粉碎与分级(20分钟)

4.混合与捏合(30分钟)

5. 小结(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湿法制粒、干法制粒;

2)片剂处方设计。

  1. 教学难点

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制剂开发;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制剂的处方评价。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文字说明材料多。可以将重要的词语或名词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出来,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设计奎宁丁片剂处方和制备工艺?

  2. 简述散剂、颗粒剂、片剂的差别(从处方、制备工艺、用途等角度)。

  3. 如何提高固体制剂的药物溶出速率?哪些制剂方法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

  4.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原因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中国药典(202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经硕授课日期:2020.10.29/30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物分析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25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硫酸奎尼丁的鉴别方法。

2)杂质的检查方法。

3)硫酸奎尼丁的质量标准。

  1. 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硫酸奎尼丁的鉴别方法。

2)掌握硫酸奎尼丁中杂质的检查方法。

3)熟悉硫酸奎尼丁的质量标准。

4)掌握非水碱量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硫酸奎尼丁(100分钟)

  1. 鉴别方法(10分钟)

  2. 检查对象与方法(20分钟)

  3. 含量测定(40分钟)

  4. 容量法测定含量的计算方法(20分钟)

  5. 总结(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根据药物结构设计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非水碱量法。

  1. 教学难点

1)非水碱量法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结合具体质量标准对照,修正推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质量研究打基础。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给出药物结构,请学生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和检测方法。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绿奎宁反应的原理?

  2. 非水碱量法原理和注意事项?

  3. 荧光的产生机理?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2020版中国药典

2)《药物分析》第8版,杭太俊,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张丽                                                                    授课日期:2020-10-30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2. 熟悉心力衰竭的类型

  1. 技能(能力)目标:

1)了解心力衰竭实验模型制作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10分钟

  2.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①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心肌收缩性降低;心室负荷过度;心室舒张及充盈受限;②心力衰竭诱因: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妊娠及分娩;10分钟

  3. 心力衰竭分类;10分钟

  4.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20分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 教学难点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2. 课堂教学采用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带问题学”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建议多查阅最新文献、阅读一些参考性书籍,以加深记忆。

六、复习思考题

  1.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杨宝峰. 药理学第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8.

  1. 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 New York, 200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黄斌授课日期:2020.11.2

课程名称

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北京工业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27章 抗心力衰竭药物的研究与发现、设计与合成

授课时间

9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抗心力衰竭药的分类、作用机制、结构类型、研发历程。氨力农、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2)熟悉米力农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3)了解抗心力衰竭药的代谢特点。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抗心力衰竭药的分类、作用机制、结构类型、研发历程。氨力农、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的化学结构和用途。(60分钟)

2)米力农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15分钟)

3)抗心力衰竭药的代谢特点。(1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难点

1)抗心力衰竭药的分类、作用机制、结构类型、研发历程。氨力农、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2)米力农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板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请问强心药按照作用的途径可以分为哪几类,列出每类的代表药物。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7月北京第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江云授课日期:2020/11/2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杨世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心力衰竭中药与人参皂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代表性的抗心力衰竭中药有效成分;

  2. 了解人参皂苷类成分色谱分离方法、现代研发进展。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代表性的抗心力衰竭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2. 了解皂苷类等中药成分常用色谱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五章抗心力衰竭中药的研究与发现50分钟)

一  抗心力衰竭中药:强心苷  (10分钟)     

典型案例介绍(中国药典1部)

二  研究实例: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0分钟)

2.1  三萜类成分结构简介

2.2  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

2.3  人参皂苷的结构鉴定

2.4  人参皂苷的质量研究

2.5  人参皂苷的液质联用分析

2.6  人参皂苷的开发应用与小结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代表性的抗心力衰竭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类别;

2)了解皂苷类等中药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现代研发进展。

  1. 教学难点

  1. 人参皂苷等中药成分的色谱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相关人参皂苷研发内容较多,可以适当增补相关学科知识点的复习,便于学生综合运用和识别记忆。

B.互动教学:

讨论1:抗心力衰竭的代表性天然药物(中药)及其复方药物有哪些,分别是哪些结构类别?

  1. 实验教学:

实验:人参皂苷的制备与检识(10.27/288学时)。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无。

  1. 复习思考题

1、以人参皂苷类中药成分为例,试讨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2、简述并举例说明抗心力衰竭相关的活性化合物结构及其结构类别?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薛洁授课日期:2020113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28章 心力衰竭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心力衰竭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2)熟悉常见的慢性心衰的模型类型以及制备原理。

3)了解常见的急性心衰的模型类型以及制备原理。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常见的心衰模型的制备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概述心力衰竭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15分钟)

2)介绍常见的慢性心衰的模型类型(包括超容量负荷型、压力负荷型、缺血型以及阿霉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制备原理及适应情况;(30分钟)

3)简单介绍常见的急性心衰的模型类型;(5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心力衰竭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1. 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类型的模型选择依据以及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列出不同的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比较。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提问: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与相应的一些模型制备的原理相联系起来。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影响;2. 虚拟实验:急性左心衰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心力衰竭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以及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2)常见的模型制备方法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药理实验方法学》第四版 魏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慢性心力衰竭动物及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年,第18卷第16

3.建立动物心衰模型的方法及意义,中华全科医学,2014年,第12卷第2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薛洁授课日期:2020113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29章  抗心力衰竭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强心苷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受体)拮抗药、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治疗心衰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2)熟悉治疗CHF 药物的分类。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熟悉不同药物的作用靶点以及各自的作用特点。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概述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以及作用靶点;(5分钟)

2)介绍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受体)拮抗药、利尿药和血管舒张药治疗心衰的药理学依据、临床适应症及不良反应。这部分内容重点围绕如何治疗心衰来讲解;(18分钟)

3)介绍强心苷类药物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中毒和预防的措施;(25分钟)

4)简单介绍其他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的作用特点;(2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2)掌握β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3)掌握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中毒和预防措施。

2. 教学难点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药物治疗心衰的基础和用药的依据。只有理解了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才能深刻理解各类治疗心衰药物在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向学生强调此部分内容重在理解。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治疗心衰的药物(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受体)拮抗药和利尿药)也用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因此在课件中需要突出这些药在心衰中的作用靶点以及如何来治疗心衰的。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课堂提问:1. ACEIARB治疗充血性心衰的药理学机制是什么?2. β- 受体拮抗剂治疗充血性心衰的药理学机制是什么?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影响

2)案例讨论:急性左心衰的药物治疗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几类,各自代表药有哪些?

2. 简述强心苷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理学基础。

3. 试述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4. 简述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中毒的防治措施。

5.卡托普利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有哪些?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杨宝峰,陈建国主编《药理学》第9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Bertram G. Katzung, et al.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Graw-Hill Education, 201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邓益斌授课日期:2020/10/14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心力衰竭代表药物的成药性分析及剂型设计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钠通道阻滞剂奎尼丁、长效二氢奎尼丁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2. 掌握固体制剂操作单元中粉碎与分级、混合与捏合的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培养固体制剂制备相关操作的能力;

  2. 了解心力衰竭药物的挑战与机遇。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抗心力衰竭药物分类(10分钟)

2.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简介(10分钟)

3. 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动力学(20分钟)

4.制粒(30分钟)

5.干燥(20分钟)

6. 小结(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粉碎与分级方法;

2混合与捏合方法

  1. 教学难点

1)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动力学行为分析;

2)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制剂处方设计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文字说明材料多。可以将重要的词语或名词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出来,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B.互动教学: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包括哪几类?其代表性药物有哪些?

  2. 辛伐他汀片剂的处方如下:

辛伐他汀 20 g,预胶化淀粉 120 g,微晶纤维素 60 g,羧甲基淀粉钠 20 g,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 0.4 g,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质量分数5%)适量,硬脂酸镁 2 g

上述处方中,各组分的功能是什么?简述辛伐他汀片剂的制备方法。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中国药典(202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经硕授课日期:2020.11.04

课程名称

心血管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物分析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31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呋塞米的鉴别方法。

2)杂质的检查方法。

3)呋塞米的质量标准。

  1. 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呋塞米的鉴别方法。

2)掌握呋塞米中杂质的检查方法。

3)熟悉呋塞米的质量标准。

4)掌握砷盐检查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呋塞米 (100分钟)

  1. 鉴别方法(15分钟)

  2. 检查对象与方法(60分钟)

  3. 含量测定(15分钟)

  4. 总结(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根据药物结构设计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杂质检查方法(砷盐检查法)。

  1. 教学难点

1)砷盐检查法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结合具体质量标准对照,修正推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质量研究打基础。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给出药物结构,请学生分析可能存在的性质和检测方法。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呋塞米中的重金属该用哪种检查方法?

  2. 砷盐检查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2020版中国药典

2)《药物分析》第8版,杭太俊,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