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授课对象:

整合药学班

授课学时:

54

教材版本: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主讲教师:

王燕、崔京浩、敖桂珍、贵春山、刘艳丽、孙晓辉、周建芹、薛洁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制

2020  05 15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王燕                               授课日期:2020/11/09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1. 消化系统模块的知识框架、消化系统疾病的概况

第二章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消化系统药物概论;

掌握消化系统疾病;

熟悉消化系统药物学科任务;

了解消化系统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新药开发与研究;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 技能(能力)目标: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法。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消化系统模块的知识框架(抗消化性溃疡药、泻药和止泻药、止吐药及胃肠促动力药、利胆药)(20 分钟);

2. 主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20 分钟);

3. 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10 分钟)。

4.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40 分钟)

5、了解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法 (1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消化系统模块的知识框架、消化系统疾病的概况,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 教学难点

掌握消化系统模块的知识框架、消化系统疾病的概况,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这部分内容与临床密切相关,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对理解有难度,可以以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来描述疾病的临床表现。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消化不良、便秘和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不适表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感受,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生活常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掌握消化系统模块的知识框架、消化系统疾病的概况;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了解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法。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敖桂珍                                     授课日期:2020/11/10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

授课章节

第一章 H2受体拮抗剂

授课时间

 100min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抗溃疡药的作用靶标。

2)熟悉药物按照作用机制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3了解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的发明过程。

4)熟悉H2受体拮抗剂按照化学结构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5)掌握H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6)熟练地掌握西咪替丁和尼替丁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1. 技能(能力)目标:

1)进一步掌握新药发现的途径;

2)熟悉新药设计发明的思路和方法;

3)掌握西咪替丁理化性质和合成。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抗溃疡药的作用靶标                   20 min

2. 西咪替丁及其结构修饰物               30 min

 3. 雷尼替丁及其结构修饰物20 min

 4. 含刚性连接链H2受体拮抗剂10 min

 5. H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10 min

 6. 小结和作业                          10 min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H2受体拮抗剂的代表药西咪替丁;

2H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1. 教学难点

1)西咪替丁的发现;

2)西咪替丁的结构修饰。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

1ppt内容完整,框架清晰,包括教学内容及重点、教学目标、案例引入、西咪替丁发明的经典案例、西咪替丁的结构修饰包括雷尼替丁发明的案例、小结、课堂作业。

2ppt中插入大量图片和图表,并在药物结构修饰的地方重点标出,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减少学生因化学结构式的枯燥而产生的厌烦心理,使学生更易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紧跟教师上课的节奏;正文内容按照H2受体拮抗剂的发展顺序由浅入深,并插入跟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知识。

2. 互动教学:

1)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时提出问题,课堂结束时学生回答,达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2)采用课堂提问、讨论、课堂作业等方法,串连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翻转课堂的内容:拉呋替丁

  1. 课程思政

 Black发明的西咪替丁改变了传统用抗酸剂和手术的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人称胃溃疡治疗上的“泰胃美”革命。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补充下列内容,供学生课后扩展知识。

  1. 如何将内源性化学物质结构改造,变成受体拮抗剂,或者酶的抑制剂?

  2. 药物分子结构中哪些基团可能有CYP450的抑制作用?

  3. 简单介绍“me-too药”。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将西咪替丁分子结构进行修饰,以减少其不良反应?

2.  如何将西咪替丁分子结构进行修饰,以增加生物利用度?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药物化学总论,郭总儒主编,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 药物化学,仉文升,李安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3. Foye’s  principle of Medicinal  ChemistryThomas L LemkeDavid A Williams 主编,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

 4. 药物化学,雷小平,徐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敖桂珍                                     授课日期:2020/11/10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

授课章节

第二章 质子泵抑制剂

授课时间

 100min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发明过程。

2)熟练地掌握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3掌握质子泵抑制的构效关系。

  1. 技能(能力)目标:

1)进一步掌握新药发现的途径;

2)熟悉新药设计发明的思路和方法;

3)掌握奥美拉唑理化性质、合成、作用。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       50 min

  2. 可逆质子泵抑制剂          30 min

  3. 小结                              10 min

  4. 课堂作业                       10 min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代表药奥美拉唑。

  2. 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1. 教学难点

1)奥美拉唑的结构修饰

2)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

1ppt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2ppt插入大量图片,并在药物结构修饰的地方重点标出,简单明了,使学生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容易易理解,紧跟教师上课的节奏;

3)正文内容按照质子泵抑制剂的发展顺序由浅入深,并插入跟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知识。

2. 互动教学:

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点难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并活跃课堂气氛。

2)奥美拉唑的光学异构体为翻转课堂的内容:埃索美拉唑。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补充:

1. 奥美拉唑为什么做成前药?

2. 共价键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作用 。

复习思考题

  1. 为什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而且选择性好?

  2. 为什么埃索美拉唑维持时间更长,疗效和作用时间优于奥美拉唑?

3.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长期使用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药物化学总论,郭总儒主编,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 药物化学,仉文升,李安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3. Foye’s  principle of Medicinal  ChemistryThomas L LemkeDavid A Williams 主编,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

 4. 药物化学,雷小平,徐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1/11/11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自编教材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五章  治疗溃疡的中药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1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熟悉临床常用治疗溃疡的中药及其复方

  2. 掌握中药在溃疡的治疗中的特色

  3. 了解治疗溃疡的中药开发现状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临床常用治疗溃疡的中药及其复方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五章  治疗溃疡的中药研究与发现

第一节 消化系统中药概述(50分钟)

 1)从藏象学说阐述脾、胃的功能

 2)脾胃的病因病机、疾病辩证、临床表现

 3)脾胃疾病的常用中药及中成药简述

第二节 治疗溃疡代表性中药(50分钟)

白及、海螵蛸、丹参、三七

第三节 代表性中成药或复方(50分钟)

桂林西瓜霜、胃康灵、香连丸、槐花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临床常用治疗溃疡中成药的组成及功效

2)抗溃疡中药的功效。

  1. 教学难点

  1. 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溃疡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2. 相较于化学药物,分析抗溃疡中药品种的特色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中药品种及其功效类别变化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示例,便于学生识别、理解和记忆。

B. 互动教学:

讨论1:结合临床中溃疡防治的具体例子,试述抗溃疡中药的优势和特色?

讨论2:结合抗溃疡中药的研究开发现状,探讨如何突破当前抗抗溃疡中药新药品种不多或不强的现状?

  1. 实验教学:

无。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 .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简述脾的生理功能。

2. 香连丸治疗大肠湿热,其药效物质基础是什么,总结香连丸的药理研究进展。

3. 总结白及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郝丽莉,傅南琳,《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6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王燕                                   授课日期:2020/11/11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六章 溃疡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掌握溃疡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急性胃炎以及应激性胃溃疡:实验设计与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观测指标、结果计算与分析 (20 分钟)

2、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实验设计与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观测指标、结果计算与分析(15 分钟)

3、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实验设计与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观测指标、结果计算与分析 (15 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溃疡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 教学难点

掌握溃疡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这部分内容与临床密切相关,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对理解有难度,可以以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来描述疾病的临床表现。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消化不良、便秘和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不适表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感受,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生活常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1. 实验教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掌握溃疡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王燕                                   授课日期:2020/11/11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七章 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抗酸药(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氢钠)的药物作用特点。 (10 分钟)

2、重点介绍 抑制胃酸分泌药: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了解M胆碱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及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的作用特点。(10 分钟)

3、各类粘膜保护药(前列腺素衍生物、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10 分钟)

4、抗幽门螺杆菌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合理应用。  (10 分钟)

5、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10 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1. 教学难点

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这部分内容与临床密切相关,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对理解有难度,可以以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来描述疾病的临床表现。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消化不良、便秘和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不适表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感受,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生活常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1. 实验教学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崔京浩                                     授课日期:2020/11/12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

授课年级

2017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成药性与制剂学研究部分

授课时间

50 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熟悉成药性与制剂处方前研究。

 2 掌握剂型设计中考虑的因素。

 3 掌握处方前研究内容。

 4 了解药用辅料。

2.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处方设计前研究。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教学目与主要内容(5min),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思考(5min),消化系统疾病与药物(10min),成药性分析方法(10min),剂型设计的一般考虑(10min),处方前研究内容、BCS分类系统、药代动力学与药用辅料(10min)。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制剂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与研究内容。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每堂课(50分钟)大概用15张左右的PPT,结合典型药物制剂的生产与临床应用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消化系统给药及其液体制剂的理解。

2 互动教学:拟采用课堂提问与讨论方式,串连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NO

六 复习思考题

如何确定药物剂型?  处方设计前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国内期刊: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

2 国外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Biopharmaceutics & Drug Dispos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etc….

3  刘建平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4  方亮主编,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崔京浩                                     授课日期:2020/11/13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

授课年级

2017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成药性与制剂学研究部分

授课时间

100 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常用液体制剂的概念和制备方法。

2.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典型液体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方法与指令评价。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教学目与主要内容(5min),液体制剂的概述(10min);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20min);小分子溶液剂,主要包括糖浆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醑剂、酊剂、甘油剂、涂剂等概念(10min);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与制备(5min);混悬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稳定性及稳定化方法、制备方法、质量评定(50min)。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口服液体制剂的优缺点?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每堂课(50分钟)大概用15张左右的PPT,结合典型药物制剂的生产与临床应用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消化系统给药及其液体制剂的理解。

2. 互动教学:拟采用课堂提问与讨论方式,串连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NO

六 复习思考题

混悬剂的处方组成与分析,制备方法,举1~2例说明。

混悬剂的定义、分类、特点、组成、常用乳化剂、制备方法与质量评价内容?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国内期刊: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

2 国外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Biopharmaceutics & Drug Dispos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etc….

3  刘建平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4  方亮主编,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贵春山                                 授课日期:2020/11/16-17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消化性溃疡代表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西米替丁和奥美拉唑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3.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典;

  4. 了解消化系统药物的分类。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消化系统药物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杂质限量的概念及限量计算方法;

  3. 熟悉一般杂质检查的意义。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节 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典(40分钟)

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和药典。

2节 西咪替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80分钟)

  1. 西咪替丁原料药的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40分钟)

  2. 西咪替丁片剂的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40分钟)

3节 奥美拉唑原料药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3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2)杂质限量的概念及计算

3)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1. 教学难点

1)鉴别的化学反应原理

2)杂质检查方法的原理

3)定量分析方法的计算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方便地讲解重难点;同时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B. 互动教学:和学生分享一些因药品不纯没有得到有效鉴别而导致的医药事件

  1. 实验教学:多潘立酮的一般杂质检查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国家药典委员会,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孙晓辉                                   授课日期:2021/11/17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整合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9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9章 呕吐和胃肠动力不足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胃肠运动生理与病理;

  2. 了解和掌握呕吐的发病机制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1. 了解呕吐和胃肠动力不足的病理;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概述(10分钟)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运动。

1节 胃肠生理运动和调节(60分钟)

  1. 胃的运动(20分钟)

胃的结构,胃壁的组成,胃的运动方式和调节。

  1. 肠的运动(20分钟)

肠的结构,组成,肠的运动方式和调节。

  1. 胃运动障碍分类和机制(10分钟)

  2. 肠运动障碍分类和机制(10分钟)

2节 呕吐的发病机制(30分钟)

  1. 什么是呕吐(5分钟)

  2. 呕吐的发病机制 (15分钟)

  3. 呕吐的分类(10分钟)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胃肠动力不足的发病机制

2)呕吐的发病机制

  1. 教学难点

1)胃肠运动的生理和调节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1、运用短视频概述消化的过程,引起学生兴趣

2、运用插图和动画解释胃肠运动的生理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影响胃肠运动的因素有哪些?

2. 呕吐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s411R7SS?from=search&seid=102772280729369097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敖桂珍                                  授课日期:2020/11/17-18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

授课章节

第三章 止吐药

授课时间

 100min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5-HT3拮抗剂的发展历程。

2掌握5-HT3拮抗剂昂丹司琼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临床用途。

3熟悉5-HT3拮抗剂帕洛诺司琼。

4熟悉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

  1. 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新药发现的途径;

2)熟悉新药设计发明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闭环方法来限制药物构象,来增加对靶点的选择性;

3)掌握昂丹司琼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临床用途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5-HT3受体拮抗剂         60 min

2. NK1受体拮抗剂           20 min

3. 小结                             10 min

4. 课堂作业                       10 min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5-HT3拮抗剂的代表药昂丹司琼;

25-HT3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2. 教学难点

昂丹司琼的发现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

 ppt内容完整,框架清晰。ppt插入大量图片,并在药物结构修饰的地方重点标出,一目了然,使学生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极易理解,紧跟教师上课的节奏。

2. 互动教学:

1)采用课堂提问、课堂作业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本章知识点。

2)翻转课堂的内容:昂丹司琼。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 止吐药有哪几类?其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

2. 与甲氧氯普胺 相比,为什么昂丹司琼作用好,对5-HT3选择性强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药物化学总论,郭总儒主编,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 药物化学,雷小平,徐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3. Foye’s  principle of Medicinal  ChemistryThomas L LemkeDavid A Williams 主编,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敖桂珍                                     授课日期:2020/11/18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

授课章节

第四章 促胃动力药

授课时间

 50min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促胃动力药的发展历程。

2掌握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3熟悉促胃动力药西沙比利和伊托必利。

4熟悉促胃动力药的作用特点。

2.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新药发现的途径;

2)熟悉新药设计发明的思路和方法;

3)掌握莫沙必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临床用途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D2受体拮抗剂              20 min

2. 5-HT4受体激动剂         20 min

3. 小结和课堂作业            10min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

2. 教学难点

莫沙必利的发现。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

 ppt内容完整,框架清晰。ppt在药物结构修饰的地方重点标出,使得现有的药物在什么地方改造,达到什么结果,一目了然。

2. 互动教学:

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现有药物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2)翻转课堂的内容:莫沙必利。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试从化学结构上分析多潘立酮比甲氧氯普胺较少中枢副作用的原因。

2. 结合西沙必利所致的严重的心血管毒性,试述上市后监督的重要性。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药物化学总论,郭总儒主编,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 药物化学,仉文升,李安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3. Foye’s  principle of Medicinal  ChemistryThomas L LemkeDavid A Williams 主编,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

4. 药物化学,雷小平,徐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0/11/18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自编教材

授课年级

 2019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第十二章 治疗呕吐的中药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熟悉临床常用治疗呕吐的中药及其复方

  2. 掌握中药在呕吐的治疗中的特色

  3. 了解治疗呕吐的中药开发现状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临床常用治疗呕吐的中药及其复方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十二章 治疗呕吐的中药研究与发现(50分钟)

第一节  呕吐病因概述

从痰、湿、气等角度阐释呕吐的病因。

第二节 治疗呕吐的代表性中药

生姜、半夏、陈皮、青皮、木香、广藿香

第三节 治疗呕吐的代表性中成药或复方

藿香正气散、二陈汤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临床常用治疗呕吐中成药的组成及功效

2)治疗呕吐的中药功效。

  1. 教学难点

  1. 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呕吐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2. 相较于化学药物,分析抗呕吐中药品种的特色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中药品种及其功效类别变化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示例,便于学生识别、理解和记忆。

B. 互动教学:

讨论1:结合临床中呕吐防治的具体例子,试述抗溃疡中药的优势和特色?

  1. 实验教学:

无。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 . 半夏的功效及其治疗哪种类型的呕吐?

2. 生姜具有哪些功效,适应治疗哪些类型的呕吐?

3. 结合二陈汤的功效和目前的研究,谈谈你对二陈汤临床应用的看法和体会。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郝丽莉,傅南琳,《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6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0/11/18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自编教材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十三章 治疗胃肠动力不足的中药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熟悉临床常用治疗胃肠动力不足的中药及其复方

  2. 掌握中药在胃肠动力不足治疗中的特色

  3. 了解治疗胃肠动力不足的中药开发现状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临床常用治疗胃肠动力不足的中药及其复方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十三章 治疗胃肠动力不足的中药研究与发现

第一节 代表性中药

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莱菔子

第二节 代表性中成药

大山楂丸、保和丸、健胃消食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临床常用治疗胃动力不足的中成药的组成及功效

2)抗胃动力不足的中药的功效。

  1. 教学难点

  1. 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胃动力不足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2. 相较于化学药物,分析胃动力不足中药品种的特色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中药品种及其功效类别变化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示例,便于学生识别、理解和记忆。

B. 互动教学:

讨论1:结合临床中胃动力不足中药防治的具体例子,试述胃动力不足中药的优势和特色?

讨论2:结合治疗胃动力不足中药的研究开发现状,探讨如何突破当前抗抗溃疡中药新药品种不多或不强的现状?


  1. 实验教学:

无。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 . 山楂丸的组成、特点和功效及其临床适应证。

2.大黄促进小肠推进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什么?请查阅文献,总结大黄的药理研究进展(拓展思考题)。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郝丽莉,傅南琳,《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6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孙晓辉                                   授课日期:2021/11/19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整合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9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14章 呕吐和胃肠动力不足的模型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5章 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呕吐和胃肠动力不足的模型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2. 掌握呕吐和胃肠动力不足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1. 掌握呕吐和胃肠动力不足药物的活性评价方法;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胃肠运动的检测和模型构建(30分钟)

胃肠动力(胃肠平滑肌电活动,消化道压力,胃排空,消化道推进,离体肠管张力)检测原理、方法、实验设计、注意事项、观测指标、结果计算与分析。

  1. 增强胃肠动力药物及其作用机制(20分钟)

介绍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特点,包括氨甲酰甲胆碱(M胆碱受体激动药),新斯的明(胆碱酯酶抑制药),甲氧氯普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西沙比利(5-HT受体激动药),罗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 呕吐模型构建(30分钟)

呕吐模型(中枢型呕吐,外周性呕吐,家鸽呕吐,特殊呕吐模型)的构建方法、原理、实验设计、注意事项、观测指标、结果计算与分析。

  1. 止吐药的分类和药理(20分钟)

H1受体阻断药,M胆碱能受体阻断药,多巴胺受体阻断药及5-HT3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胃肠动力不足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止吐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 教学难点

1)呕吐和胃肠动力不足的模型构建和药物活性评价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1、运用短视频直观演示造模的实验方法和过程

2、运用插图和动画解释药物作用机理与应用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1. 促进胃肠运动的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2. 止吐药的分类及应用?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https://www.jove.com/cn/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崔京浩                                     授课日期:2020/11/20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

授课年级

2017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成药性与制剂学研究部分

授课时间

100 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掌握乳剂的概念、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教学目与主要内容(5min);乳剂的定义(5min)、处方组成、种类、特点(15min)、乳化剂(25min)、HLB值的调整和举例(10min)、乳剂的形成理论与稳定性现象(30min)、乳剂的制备(5min)、乳剂的质量评定方法(5min)。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乳剂的概念、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每堂课(50分钟)大概用15张左右的PPT,结合典型药物制剂的生产与临床应用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消化系统给药及其液体制剂的理解。

2.  互动教学:拟采用课堂提问与讨论方式,串连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NO

六 复习思考题

乳剂的定义、分类、特点、组成、常用乳化剂、制备方法与质量评价内容?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国内期刊: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

2 国外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Biopharmaceutics & Drug Dispos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etc….

3  刘建平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4  方亮主编,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崔京浩                                     授课日期:2020/11/23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

授课年级

2017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成药性与制剂学研究部分

授课时间

100 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了解典型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的剂型设计与制备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消化系统药物典型制剂: 西咪替丁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包括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于不良反应、已上市制剂、混悬剂、口服乳剂、分散片、悬浮型微球、胃滞留给药系统、口服泡腾片(25min)、讨论(5min); 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包括肠溶胶囊、咀嚼片、胃溶速释片、口腔黏附片(25min)、讨论(5min); 昂丹司琼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包括口腔崩解片、生物利用度考察(10min); 多潘立酮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20min); 比沙可啶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10min)。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典型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的液体制剂制备。

教学难点:典型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的剂型设计与制备方法。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每堂课(50分钟)大概用15张左右的PPT,结合典型药物制剂的生产与临床应用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消化系统给药及其液体制剂的理解。

2. 互动教学:拟采用课堂提问与讨论方式,串连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NO

六 复习思考题

叙述如何基于消化道解剖生理学特点、药物的理化性质制备合理的口服给药制剂?试举例说明。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国内期刊: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

2 国外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Biopharmaceutics & Drug Dispos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etc….

3  刘建平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4  方亮主编,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贵春山                                 授课日期:2020/11/23-24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止吐药吩噻嗪类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吩噻嗪类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的关系;

  2.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铈量法、钯离子比色法测定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非水溶液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非水滴定含量计算方法;

  3. 了解高氯酸滴定液的配制方法。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节 吩噻嗪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15分钟)

2节 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试验(25分钟)

3节 吩噻嗪类药物的杂质检查(15分钟)

4节 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测定(4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含量测定(三种分光光度法及其作用)

2)含量测定(HPLC测定氨性药物之拖尾峰及其解决办法)

3)含量测定(离子对色谱法及其作用)

  1. 教学难点

1吩噻嗪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2)含量测定(三种分光光度法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方便地讲解重难点;同时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B. 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穿插互动和提问

  1. 实验教学: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多潘立酮的含量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国家药典委员会,2020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薛洁                                 授课日期:2020/11/24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17章    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

授课时间

 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病因。

 1.2 熟悉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临床诊断。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临床常见症状。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分类     (20分)

2. 腹泻的病因及分类             (15分)

3. 便秘的病因及分类             (15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病因以及常见症状。

  1.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病因。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这部分内容与临床密切相关,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对理解有难度,可以以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来描述疾病的临床表现。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消化不良、便秘和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不适表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感受,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生活常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1. 实验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熟悉并了解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病因以及临床分类。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杨宝峰,陈建国主编《药理学》第9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Bertram G. Katzung, et al.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Graw-Hill Education, 201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薛洁                                 授课日期:2020/11/24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18章    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发病机制。

 1.2 熟悉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临床治疗一般情况。

  1. 技能(能力)目标:

根据发病机制,明确药物可能的作用靶点。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概况。(25分钟)

2. 腹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概况。(15分钟)

3. 便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概况。(1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发病机制。

  1. 教学难点

1)理解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制作课件时,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联系,比较发病机制之间的异同点。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在阐述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时,需要结合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启发或讨论的方式,讲解异同点,从而全面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消化不良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都提到了“胃酸”以及Hp等因素,可以组织讨论“胃酸”和Hp对不同临床疾病的影响有何不同?

  1. 实验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掌握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哪些?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杨宝峰,陈建国主编《药理学》第9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Bertram G. Katzung, et al.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Graw-Hill Education, 201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敖桂珍                                     授课日期:2020/11/24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

授课章节

第五章肝胆辅助治疗药

授课时间

 50min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熊去氧胆酸的化学结构、合成、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2掌握熟悉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的化学结构区别。

3掌握联苯双酯的化学结构、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4了解联苯双酯和双环醇的发现。

2.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新药发现的途径;

2)熟悉新药设计发明的思路和方法;

3)掌握鹅去氧胆酸的化学结构、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4)掌握联苯双酯的化学结构、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利胆药                20min

2. 小结                              5min

3. 肝病辅助治疗药        20min

4. 小结                                5min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肝病辅助治疗药联苯双酯。

2. 教学难点

利胆药的代表药熊去氧胆酸。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

将课堂教学设置到有意义的案例情境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隐含于案例背后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2. 互动教学:

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思考提出现有药物存在的问题、可能解决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2课程思政:联苯双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 以联苯双酯的发现为例,叙述如何从传统药物(中药)中发现新药?

2. 双环醇(bicyclol)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结合其开发的过程,谈谈你对天然植物的开发利用的认识。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药物化学,孟繁浩,余瑜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2. 药物化学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极少,必须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敖桂珍                                     授课日期:2020/11/25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2018

授课章节

第六章 止泻药和泻药

授课时间

 50min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洛哌丁胺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2掌握比沙可啶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2.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新药发现的途径;

2掌握洛哌丁胺和比沙可啶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以及临床用途。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止泻药20min

2. 泻药20min

3. 小结                  10min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泻药比沙可啶

2. 教学难点

止泻药洛哌丁胺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

1)利用图片引入教学内容;

2)采用层层递进的启发式方法:泻药μ受体激动剂从复方樟脑酊开始,指出其副反应及产生原因,并已停产;然后结构改造得到地芬诺酯,仍然有中枢副作用,分析其原因并进行结构改造,得到高效、长效、治疗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无任何作用洛哌丁胺。止泻药比沙可啶也是采用同样方法,从酸碱指示剂酚酞到清畅丸——日本网红小粉丸比沙可啶。

 2. 互动教学:

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思考提出现有药物存在的问题、可能解决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2)翻转课堂内容:比沙可啶

3. 课程思政:复方樟脑酊的不良反应带来的社会影响。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 与地芬诺酯 、可待因等止泻药相比,洛哌丁胺为什么高效、长效、不良反应小?

2. 比沙可啶吃了可以减肥吗?为什么?  

3. 既然小粉丸比沙可啶可以治便秘,可以长期服用吗?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药物化学教材没有相关的内容,必须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艳丽                                 授课日期:2020/11/25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生药学

教材名称

自编教材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二十二章 中药的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熟悉临床常用消化系统中药及其复方

  2. 掌握中药在消化系统治疗中的特色

  3. 了解中药消化系统开发现状

  1. 技能(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临床常用消化系统中药及其复方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二十二章 中药的研究与发现

第一节 助消化药或健脾中药的研究与发现

举例:白头翁汤

第二节 探讨消化系统中药的开发和研究趋势

以白及、大黄为例,分组讨论,总结这两味药物的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治疗溃疡中药的研究与发现

2消化系统中药的开发和研究趋势

  1. 教学难点

  1. 治疗溃疡中药的研究与发现

  2. 相较于化学药物,分析消化系统中药品种的特色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本节内容中药品种及其功效类别变化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彩色加粗等方式强调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示例,便于学生识别、理解和记忆。

B. 互动教学:

讨论1:结合新药研发中消化系统药物开发的具体例子,试述消化系统中药的优势和特色?

讨论2:结合消化系统中药的研究开发现状,探讨如何突破当前消化系统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困境?


  1. 实验教学:

无。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白头翁汤是临床上治疗结肠炎重要的中药方剂,请查阅文献总结其研究进展。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郝丽莉,傅南琳,《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6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周建芹                                 授课日期:2020/11/26-27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生物药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2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 了解单克隆抗体的发展现状、克罗恩病发病原因及治疗

  3. 掌握单克隆抗体的结构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

  4. 了解助消化药及改善肠道微环境药物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1. 掌握大分子分离纯化工艺流程分析;

  2. 掌握单抗生产工艺流程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概述(10分钟)

生物技术药物种类、抗体药物发展、消化系统的生物药物。

1节抗体药物(40分钟)

  1. 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30分钟)

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研究历史、发病原因、药物治疗

  1. 英夫利昔单抗(10分钟)

英夫利昔单抗机理,分子结构

2节 生物药物生产工艺流程(50分钟)

  1. 单抗生产工艺流程原理(10分钟)

  2. 单抗生产工艺流程(40分钟)。

3节 单抗关键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70分钟)

  1. 上游生产关键工艺及质量控制(30分钟)

pH值、温度、溶氧、搅拌转速等

  1. 下游生产关键工艺及质量控制(40分钟)

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膜过滤等

4节助消化或调节肠道菌群药物(30分钟)

多酶片、益生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分子机理及结构设计

2)英夫利昔单抗生产工艺流程

  1. 教学难点

1)英夫利昔单抗生产工艺流程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综合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PD-1单抗发酵虚拟实验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单克隆抗体?

  2.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原理是什么?

  3. 单抗生产流程。

  4. 单抗下游过程中如何灭活并除去病毒?亲和层析的原理及作用是什么?阴阳离子交换的原理及作用是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x411o7P5/?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7

https://www.sartorius.com/en/products/fermentation-bioreactors/cell-culture-bioreactors/mycap-ccx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I1MjU1NTM2.html?spm=a2hbt.13141534.app.5~5!2~5!2~5~5~5!2~5~5!2~5!2~5!2~5~5!11~A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I1MjcyODEy.html?spm=a2hbt.13141534.0.13141534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薛洁                                   授课日期:2020/11/30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24章   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疾病模型构建基本原理与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1.2 熟悉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常见疾病模型的制备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常见模型的制备方法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消化不良的疾病模型构建基本原理与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5分钟)

2. 碘乙酰胺诱导消化功能不良的模型介绍。(15分钟)

3. 腹泻的疾病模型构建基本原理与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5分钟)

4. 大鼠乳糖性腹泻模型和小鼠番泻叶模型的介绍。(10分钟)

5. 便秘的疾病模型的构建基本原理与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5分钟)

6. 盐酸洛哌丁胺复制便秘模型的介绍。(1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疾病模型构建基本原理与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1.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疾病模型构建基本原理,以及不同模型的选择。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比如在介绍疾病模型构建原理时,可以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以提问或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介绍具体的典型的疾病模型时,以文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加深这方面知识的领会。比如碘乙酰胺诱导消化功能不良的模型、大鼠乳糖性腹泻模型和小鼠番泻叶模型、盐酸洛哌丁胺复制便秘模型。

  1. 实验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掌握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疾病模型构建基本原理与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指标。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胃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建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8月第 37卷第 8

  2. 盐酸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0 6月第28 卷第3期;

  3. 《药理实验方法学》第四版 魏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薛洁                                 授课日期:2020/11/30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25章    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1.2 熟悉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

  1. 技能(能力)目标:

熟悉各类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以及药理作用。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25分钟)

 2. 治疗腹泻的药物。(10分钟)

 3. 治疗便秘的药物。(1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1. 教学难点

理解针对临床的不同表现,选择不同药物的依据。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同时也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这时候就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随后以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考虑药物为什么也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1. 实验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的药物分别有哪些?临床的应用特点是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1. 杨宝峰,陈建国主编《药理学》第9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Bertram G. Katzung, et al.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ition. Graw-Hill Education, 2018.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崔京浩                                     授课日期:2020/12/01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

授课年级

2017级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成药性与制剂学研究部分

授课时间

100 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了解典型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的剂型设计与制备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消化系统药物典型制剂: 西咪替丁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包括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于不良反应、已上市制剂、混悬剂、口服乳剂、分散片、悬浮型微球、胃滞留给药系统、口服泡腾片(25min)、讨论(5min); 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包括肠溶胶囊、咀嚼片、胃溶速释片、口腔黏附片(25min)、讨论(5min); 昂丹司琼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包括口腔崩解片、生物利用度考察(10min); 多潘立酮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20min); 比沙可啶的理化性质及其典型制剂的制备(10min)。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典型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的液体制剂制备。

教学难点:典型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的剂型设计与制备方法。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教学:每堂课(50分钟)大概用15张左右的PPT,结合典型药物制剂的生产与临床应用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消化系统给药及其液体制剂的理解。

2. 互动教学:拟采用课堂提问与讨论方式,串连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NO

六 复习思考题

叙述如何基于消化道解剖生理学特点、药物的理化性质制备合理的口服给药制剂?试举例说明。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国内期刊: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

2 国外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Biopharmaceutics & Drug Dispos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etc….

3  刘建平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4  方亮主编,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贵春山                                    授课日期:2020/12/01

课程名称

消化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抗幽门螺旋杆菌抗生素类药物的类型、结构、质量和稳定性特点以及分析方法

  2. 熟悉各类抗生素药物的有关物质来源、特点和检查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抗生素药物的常见分析方法;

  2. 了解抗生素药物的有关物质的特点。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40分钟)

  1. 化学结构与性质(10分钟)

  2. 鉴别试验 (10分钟)

  3. 检查 (10分钟)

  4. 含量测定 (10分钟)

2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0分钟)

  1. 化学结构与性质(5分钟)

  2. 鉴别反应 (10分钟)

  3. 有关物质及组分分析 (10分钟)

  4. 含量测定 (5分钟)

3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30分钟)

  1. 化学结构与性质(5分钟)

  2. 鉴别试验 (10分钟)

  3. 杂质检查 (10分钟)

  4. 含量测定 (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抗生素药物的结构、质量、稳定性的特点

2)抗生素药物的分析方法

  1. 教学难点

1)抗生素药物的有关物质来源

2)抗生素药物中特殊的鉴别试验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方便地讲解重难点;同时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B. 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穿插互动和提问

  1. 实验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国家药典委员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