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授课对象:

整合药学班

授课学时:

54

教材版本:

《药物化学》第三版,《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第五版,《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药理学》第八版,《药剂学》第八版,《药物分析》第八版

主讲教师:

王燕、镇学初、杨红、林芳、叶娜、曹莉、孙雄华、欧阳艺兰、徐海东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制

20200215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镇学初                                   授课日期:2021/03/23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1章 中枢神经系统概论

授课时间

 5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1.2掌握各类中枢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特点,作用机制,用药原则,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与防治措施。

    1. 掌握氯丙嗪、吗啡、苯妥英钠、地西泮等药物的药动学特点。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1.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主要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探索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串讲起来,培养学生探索性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药理学的名词、常用药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结构(5 min

1.1 脑的解剖结构

1.2 脑髓和皮质功能定位

    1.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2. 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10 min

2.1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结构特征和功能

2.2 突触的结构和信号传递方式

2.3 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1. 神经环路的构成及功能


3.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20 min

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兴奋性氨基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神经肽等神经递质的生物学过程及相应受体。


4.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5 min

4.1 中枢兴奋药

4.2 中枢抑制药

    1.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5.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的分类(10 min

5.1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按照作用效应的分类

    1.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按照作用的受体分类及代表药物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

1.2 不同神经递质相应的受体

1.3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其作用靶点


2. 教学难点

2.1 皮质功能区的分布

    1.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1.1 多媒体教学:

本章多媒体以图谱为主要设计主体,通过脑的解剖图、细胞结构图、突触结构图及神经环路构成图,直观的展示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特征,能迅速唤起同学已学过的所有基础医学知识,唤醒记忆,更好地与药物作用融会贯通。

1.2互动教学:

以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为主体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并结合翻转课堂:10 min的时间由同学回顾神经科学的相关内容,如脑的解剖结构、细胞学特点、功能区分布,以利于药物的学习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1. 脑内调节肢体运动的是哪个系统?其功能异常可引起什么疾病?

2.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异常与哪些疾病有关?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Patrick J. SinkoMartin’s Physical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Wolters Kluwer2011.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2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2

3. 《脑内多巴胺》,上海科技出版社,主编:金国章,镇学初,2010

4. 《高等药理学》,科技出版社,主编:丁键、镇学初,201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林芳                                       授课日期:2021/03/23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1.《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自编讲义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失眠和癫痫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5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失眠的发病机制

    2. 掌握癫痫的发病机制

  2. 技能目标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睡眠对健康的意义 8 min

  2. 睡眠的生理时相 5 min

  3. 失眠的发病机制 10 min

  4. 癫痫的概念 5min

  5. 癫痫的发病因素 5 min

  6. 癫痫的三种发病机制 15 min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失眠症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1. 教学难点

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图片、动画展示和讲解;

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逐渐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经典的和最新的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六、复习思考题

  1. 睡眠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2. 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哪些?

  3. 失眠的机制是什么?

  4. 癫痫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叶娜                                      授课日期:2021/03/24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三章 镇静催眠药地西泮的研究发现与合成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历程;

    2. 掌握镇静催眠药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及主要用途;熟悉苯二氮䓬类的构效关系;

    3. 了解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合成、体内代谢及作用机制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概述镇静催眠药物的发展历程                                      10分钟


  1. 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发现、化学结构、合成、代谢与构效关系          65分钟

2.1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发现                                          10分钟

    1. 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                           10分钟

    2. 地西泮的化学结构、合成、代谢                                    10分钟

    3. 地西泮衍生物的发现与发展                                        20分钟

    4. 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5分钟


  1. 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发展                                          25分钟

    1. 非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代谢                        15分钟

    2.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的设计、化学结构                                1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苯并二氮卓类代表性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构效关系

  1. 教学难点

苯并二氮卓类代表性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构效关系

教学方法选择

多媒体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课后习题:写出代表性镇静催眠药物的结构、名称及简要的作用机制,以及从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7th edition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叶娜                                      授课日期:2021/03/25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四章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的研究与发展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了解抗癫痫药的发展历程;

1.2 掌握抗癫痫药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及主要用途;

1.3 熟悉巴比妥类的构效关系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概述抗癫痫药的发展历程与结构类型                                 5分钟

2. 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代谢与构效关系                    20分钟2.1 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5分钟2.2 巴比妥类药物的合成与化学性质                                    5分钟

3. 巴比妥类药物的发展                                              25分钟3.1苯妥英钠的化学结构、代谢及衍生物                                15分钟3.2 二苯并氮杂卓类的药物设计                                        5分钟3.3 GABA类似物的药物设计                                            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抗癫痫药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构效关系

  1. 教学难点

抗癫痫药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构效关系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课后习题:写出代表性抗癫痫药的结构、名称及简要的作用机制,以及从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7th edition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曹莉                                       授课日期:2021/03/25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中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治疗失眠症的中药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中医对失眠症(不寐)的认识、辨证分型和治疗思路。

2) 熟悉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治疗药物分类与思路。

3) 掌握中药安神药的分类、药效和已知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4) 通过比较中医学治疗失眠症的思路与现代医学异同,引发在中药中寻找创新药的思考。

2. 技能(能力)目标:

在掌握相关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对比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不同治疗思路,相互吸取借鉴,学会在继承中求创新,探索寻找创新治疗靶点的思路,培养不拘泥于已有研究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中医学对失眠症(不寐)的认识(10分钟)

2.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失眠症治疗的方法(20分钟)

3. 中药安神药对失眠的治疗思路、主要药理作用(20分钟)

4. 中药酸枣仁及中药复方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路与成果(30分钟)

5. 对比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思路,讨论其异同点和可创新点。(2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中药安神药对失眠的治疗思路、主要药理作用。

2)对比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思路,讨论其异同点和可创新点。

  1. 教学难点:

  1. 对比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思路,寻找其异同点和可创新点。

  2. 酸枣仁及复方酸枣仁汤的研究的思路。

教学方法选择

1.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使学生通过PPT中的图片和框架等,深刻地理解课堂教授的内容并引发思考。

B. 互动教学:提问学生、相互辩论、思考讨论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症的效果特点有何不同?

对比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思路,寻找其异同点和可创新点。

2.  实验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全新内容授课。

复习思考题

1. 中医治疗失眠症除了用药物治疗,还有哪些方法?哪些与现代医学的心理治疗法和运动治疗法不谋而合?

2. 你认为中医学治疗失眠症的作用靶点,除课上老师讲解的和同学们共同讨论的以外,还有可能有哪些?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郝丽莉  主编,《中医药学概论》案例版,科学出版社,第2.

2. 薛博瑜,吴伟  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

3. 裴豫琦,曹国定,崔涛,张慧兵,黄生辉,李妍怡等,失眠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刊,2020.2211):794-799.

4. Dauvilliers, Y. Zammit, G. Fietze, I. Mayleben, D. Seboek Kinter, D. Pain, S. Hedner, J. Daridorexant, a New Dual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 to Treat Insomnia Disorder. Ann Neurol. 2020.873:347-356.

5. Wang, Y. Zou, J. Jia, Y. Liang, Y. Zhang, X. Wang, C. L. Wang, X. Guo, D. Shi, Y. Yang, M.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Lavender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Comb Chem High Throughput Screen. 2020.235):419-432.

6. Eckert, D. J. Sweetman, A. Impaired central control of sleep depth propensity as a common mechanism for excessive overnight wake time: implications for sleep apnea, insomnia and beyond. J Clin Sleep Med. 2020.163):341-343.

7. Kambayashi, R. Hagiwara-Nagasawa, M. Goto, A. Chiba, K. Izumi-Nakaseko, H. Naito, A. T. Matsumoto, A. Sugiyama, A.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onset mechanism of TdP reported in an LQT3 patient during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with serotonin-dopamine antagonists against insomnia and nocturnal delirium. Heart Vessels. 2020.354):593-602.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孙雄华                         授课日期:2021/03/252021/03/26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生物药物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生物药物的基因工程制备过程中目的蛋白表达、分离纯化、含量与纯度测定等相关原理;

  2. 熟悉目的基因表达的不同体系;

  3. 了解蛋白活性的测定方法。

  1. 技能(能力)目标: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生物药物基因工程制备过程中蛋白表达与分离纯化等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10 分钟

化学药物、中草药与生物药物

  1. 生物药物的基因工程表达: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20分钟

酵母表达系统:5分钟

转基因植物表达系统:10 分钟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5分钟

  1. 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

收集与破碎细胞:5分钟

生物药物初步分离:5分钟

生物药物进一步分离纯化:15分钟

  1. 生物药物的含量与纯度测定

含量测定:15分钟

纯度测定:5分钟

  1. 生物药物的活性鉴定: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生物药物在不同表达体系中的表达过程;

      1. 各类蛋白的分离纯化过程。

2. 教学难点

1各类生物药物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程;

2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1. 蛋白含量与纯度测定。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PPT讲解,联系实际讲授中枢神经系统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表达与制备过程。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B. 互动教学:

1)课堂问答,即提问和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2)讨论法: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可以采用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以及适当拓宽知识范围。

  1. 实验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1.生物药物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2.生物药物真核表达体系有哪些,和原核表达有何不同。

3.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的步骤与方法有哪些。

    1. 蛋白含量和浓度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基因工程,袁婺洲主编,2019,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林芳                                       授课日期:2021/03/26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1.《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自编讲义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失眠症和癫痫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授课时间

 5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熟悉失眠症的模型构建种类

  2. 熟悉癫痫的模型构建种类

  3. 熟悉失眠症治疗药物的药效评价原则

  4. 熟悉癫痫治疗药物的药效评价原则

  1. 技能目标

  1. 能理解并提出失眠症与癫痫的模型构建方案

  2. 能说出失眠症与癫痫的药效学评价原则。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睡眠的生理时相 2 min

  2. 失眠症的模型构建种类 15 min

  3. 失眠症治疗药物的药效评价原则 8 min

  4. 癫痫的发生机制   2 min

  5. 癫痫的模型构建种类   15 min

  6. 癫痫治疗药物的药效评价原则 8 min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失眠症与癫痫的模型建立与药效评价原则

  1. 教学难点

失眠症与癫痫的发生机制

四、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图片、动画展示和讲解;

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逐渐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经典的和最新的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六、复习思考题

  1. 说出三种失眠模型的制作。

  2. 说出三种癫痫模型的制作方法。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林芳                                     授课日期:2021/03/26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1.《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自编讲义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地西泮的药理与毒理

授课时间

 5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地西泮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2. 熟悉巴比妥类药物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异同点。

  3. 了解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特点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地西泮简介 3 min

  2. 地西泮作用的分子机制 5 min

  3. 地西泮的药理学作用7 min

  4. 地西泮的临床应用 5 min

  5. 地西泮的不良反应  5 min

  6. 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特点 10min

  7. 巴比妥类的作用和应用  10min

  8. 其他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 5min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

  1. 教学难点

地西泮作用的分子机制

四、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图片、动画展示和讲解;

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逐渐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应用

六、复习思考题

  1. 写出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

  2. 地西泮的作用机制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Murray JB. Diazepam (Valium): its dependency liability. J Psychol. 1990 Nov;124(6):655-74. doi: 10.1080/00223980.1990.10543259.

Verrotti A, Milioni M, Zaccara G.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iazepam autoinjector for the management of epilepsy. Expert Rev Neurother. 2015 Feb;15(2):127-33. doi: 10.1586/14737175.2015.100304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林芳                                       授课日期:2021/03/26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1.《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自编讲义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苯妥英钠的药理与毒理

授课时间

 50分钟

一、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苯妥英钠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2). 掌握硫酸镁的抗惊厥作用和用途

 3). 熟悉其他抗癫痫药的抗癫痫作用和应用

二、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苯妥英钠的作用机制  5 min

  2. 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  12 min

  3. 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  10 min

  4. 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乙琥胺等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15 min

  5. 硫酸镁的作用及应用 8 min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苯妥英钠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

2. 教学难点

苯妥英钠的药理学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多媒体教学:PPT图片、动画展示和讲解;

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逐渐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复习思考题

1.苯妥英钠的药理学作用与其药代动学的关系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Patocka J, Wu Q, Nepovimova E, Kuca K. Phenytoin - An anti-seizure drug: Overview of its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Food Chem Toxicol. 2020 Aug;142:111393. doi: 10.1016/j.fct.2020.111393.

Keppel Hesselink JM, Kopsky DJ. Phenytoin: 80 years young, from epilepsy to breast cancer, a remarkable molecule with multiple modes of action. J Neurol. 2017 Aug;264(8):1617-1621. doi: 10.1007/s00415-017-8391-5.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杨红教授                                   授课日期:2021/03/29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剂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版 方亮主编,人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班

授课章节

18讲 中枢神经药物新制剂(教材第15章第4节、第16章)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胶束基本概念与特点;

  1. 熟悉影响胶束的因素。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掌握地西泮胶束的设计制备方法和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镇静催眠药物制剂---地西泮胶束的设计与评价,100分钟

1镇静催眠药地西泮及其临床制剂---片剂、注射剂20分钟)

2地西泮的性质5分钟)

3地西泮的新型注射剂、聚合物胶束10分钟)

4胶束给药系统-微粒分散体系5分钟)

5胶束给药系统-性质、结构和应用25分钟)

6胶束给药系统的设计、制备25分钟)

  1. 胶束给药系统的评价1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胶束的基本概念及缓释原理。

  1. 教学难点

胶束的设计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结合教材和整合药学课程的系统要求,通过重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PPT,开展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相关知识,并举一反三。

B. 互动教学:

整合药学设有专门的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吸收和深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待完成,由其他老师完成的实验教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吗啡的快速检测,制药人不仅要洁身自好远离毒品,更要有职业责任感,为人类驱除病魔制好药,绝不能参与制毒,危害健康和社会伦理。

并且,根据课堂时间在课上或课后,通过视频,加深课堂印象,拓展学生视野:

1)德国Cellavent姜黄素姜黄胶束生物利用度讲解(中文字幕),139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A411t7ad?from=search&seid=358361838635870147

2)盐酸哌甲酯缓释片,112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E411Y7Aj/?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7

3)拉莫三嗪缓释片,55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b41157iP/?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9

4帕金森症药物试验:神奇疗法5113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8855/?from=search&seid=9824083364386141008

5宇宙大爆炸-微球的诞生308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v4y1f7tg?from=search&seid=15694183278917220078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胶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简述药物微囊与微球的概念,微粒制剂有何特点?

3. 简述药物纳米粒的概念及其特点。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J. control release

2. ACS Nano

3. Small

4. 药学学报;

5.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杨红教授                                   授课日期:2021/03/29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剂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版 方亮主编,人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班

授课章节

18讲 中枢神经药物新制剂(教材第15章第4节、第16章)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胶束基本概念与特点;

        1. 熟悉影响胶束的因素。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掌握地西泮胶束的设计制备方法和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镇静催眠药物制剂---地西泮胶束的设计与评价,100分钟

1镇静催眠药地西泮及其临床制剂---片剂、注射剂20分钟)

2地西泮的性质5分钟)

3地西泮的新型注射剂、聚合物胶束10分钟)

4胶束给药系统-微粒分散体系5分钟)

5胶束给药系统-性质、结构和应用25分钟)

6胶束给药系统的设计、制备25分钟)

7胶束给药系统的评价1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胶束的基本概念及缓释原理。

  1. 教学难点

胶束的设计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结合教材和整合药学课程的系统要求,通过重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PPT,开展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相关知识,并举一反三。

B. 互动教学:

整合药学设有专门的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吸收和深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待完成,由其他老师完成的实验教学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吗啡的快速检测,制药人不仅要洁身自好远离毒品,更要有职业责任感,为人类驱除病魔制好药,绝不能参与制毒,危害健康和社会伦理。

并且,根据课堂时间在课上或课后,通过视频,加深课堂印象,拓展学生视野:

1)德国Cellavent姜黄素姜黄胶束生物利用度讲解(中文字幕),139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A411t7ad?from=search&seid=358361838635870147

2)盐酸哌甲酯缓释片,112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E411Y7Aj/?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7

3)拉莫三嗪缓释片,55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b41157iP/?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9

4帕金森症药物试验:神奇疗法5113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8855/?from=search&seid=9824083364386141008

5宇宙大爆炸-微球的诞生308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v4y1f7tg?from=search&seid=15694183278917220078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胶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简述药物微囊与微球的概念,微粒制剂有何特点?

  3. 简述药物纳米粒的概念及其特点。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J. control release

  2. ACS Nano

  3. Small

  4. 药学学报;

  5.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欧阳艺兰                                   授课日期:2021/03/29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班

授课章节

11章 巴比妥类和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质量标准。

    1. 掌握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质量标准。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1 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2 掌握苯二氮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残留溶剂分析和含量测定方法。

    1. 掌握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学建立和应用。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巴比妥类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2. 1.1 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10分钟)

  3. 1.2 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的原理和现象,包括与金属离子的沉淀或显色反应、取代基的特征反应(双键的氧化反应以及芳环的硝化反应)(15分钟)

1.3 巴比妥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有关物质)检查(10分钟)

1.4 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尤其是银量法的滴定终点比例、溴量法的计算以及非水滴定的终点确定。(15分钟)

  1.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1. 2.1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结构特定和性质(10分钟)

    1.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鉴别试验项目和原理,尤其是薄层色谱、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原理和操作。(20分钟)

2.3 苯二氮䓬类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非水溶液滴定的原理和应用、紫外和HPLC含量测定应用。(2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苯二氮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方法、残留溶剂和含量测定方法。

3)非水溶液滴定的原理与应用

        1. 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方法学建立与含量测定。

2. 教学难点

1)巴比妥类药物和苯二氮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2)非水溶液滴定的原理与应用

3)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方法学建立与含量测定。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案例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翻转课堂:利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苏州大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并完成相应的教学预习和问题思考。同时,以药物研发实例为主导,课堂教学以师生研讨、学生展示为主要的教学活动。(请学生对以下六组药物,地西泮、苯妥英钠、盐酸氯丙嗪、盐酸氟西汀、吗啡、左旋多巴做分组汇报,涉及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化学合成、制剂涉及和药物分析等方面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HPLC方法学建立与应用,包括以下两个实验

盐酸氯丙嗪的HPLC分析:(一)系统适用性试验

盐酸氯丙嗪的HPLC分析:(二)线性范围和含量测定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复习思考题

ChP2020版中国药典对苯妥英钠原料药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1.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中外药典信息查询:https://www.drugfuture.com/standard/

药品相关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信息查询:http://db.ouryao.com/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徐海东                                     授课日期:2021/03/30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理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班

授课章节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疼痛

授课时间

 100分钟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掌握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临床症状。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及发病机制(100分钟)

1. 概述(10分钟)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概念及现状。

2.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简史(10分钟)

3.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国流行病学研究现状(15分钟)

4.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临床症状(20分钟)

5.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及致病基因(20分钟)

6.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2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临床症状

教学难点:

帕金森病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本章节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方式,PPT涵盖所有教学大纲知识点,重要的教学重点难点多采用动画方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对于一些知识点采用提问或启发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其典型临床症状是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Chapter 24 Pain. Eric R. Kindel, et al.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Fifth Edition. 2013, McGrawHill Medical Press.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叶娜                                      授课日期:2021/03/31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的发现与发展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2)通过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掌握抗帕金森病药的类型;

3)掌握帕金森病药治疗代表药左旋多巴、卡比多巴、阿扑吗啡、苯海索等。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左旋多巴的发现                                                  20分钟

2. 左旋多巴的复方制剂                                              40分钟

左旋多巴的局限性(一)                                      5分钟

左旋多巴的设计由来及优点                                     5分钟

左旋多巴与外周脱羧酶抑制剂                                  10分钟

左旋多巴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10分钟

左旋多巴和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10分钟

  1. 抗帕金森病其他代表性治疗药物及其合成                           30分钟

左旋多巴的局限性(二)                                       5分钟

概述抗帕金森病其他代表性治疗药物                             5分钟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设计与合成                                 15分钟

中枢抗胆碱药的设计与合成                                      5分钟

  1. 概述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1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左旋多巴及其复方制剂的设计由来

  1. 教学难点

左旋多巴及其复方制剂的设计由来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课后习题:写出代表性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结构、名称及简要的作用机制,以及从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7th edition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曹莉                                       授课日期:2021/04/01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中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治疗惊厥和癫痫的中药研究与开发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中医学对惊厥(惊风)和癫痫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思路。

2)掌握中药平肝息风药和开窍药抗惊厥(惊风)和癫痫的治疗思路、主要药理作用。

3)熟悉中药天麻、麝香及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抗惊厥(惊风)和癫痫的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路与成果。

4) 了解伊来西胺片和清开灵的研发思路,引发在中药中寻找创新药的思考。



2. 技能(能力)目标:

在掌握相关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对比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对惊厥(惊风)和癫痫的不同治疗思路,了解伊来西胺片和清开灵的研发思路,引发在中药中寻找创新药的思考。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比较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惊厥和癫痫的认识(5分钟)

2. 中医学对惊厥(惊风)和癫痫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思路(10分钟)

3. 中药平肝息风药,抗惊厥(惊风)和癫痫的治疗思路、主要药理作用(20分钟)

4. 中药天麻抗惊厥(惊风)和癫痫的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路与成果(20分钟)

5. 中药开窍药,抗惊厥(惊风)和癫痫的治疗思路、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15分钟)

6. 中药麝香和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抗惊厥(惊风)和癫痫的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路与成果(20分钟)

7. 介绍伊来西胺片和清开灵的研发思路。(1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中药平肝息风药和开窍药,抗惊厥(惊风)和癫痫的治疗思路、主要药理作用。

2)天麻、麝香及安宫牛黄丸,抗惊厥(惊风)和癫痫的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



2.  教学难点:

1)对比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思路,寻找其异同点和可创新点。

2)伊来西胺片和清开灵的研发思路。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使学生通过PPT中的图片和框架等,深刻地理解课堂教授的内容并引发思考。

B. 互动教学:提问学生、相互辩论、思考讨论

1. 中医学对惊厥(惊风)和癫痫的辨证分型很多,其临床症状有差异,发病机理用现代医学?

2. 从伊来西胺片开发案例,同学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2.  实验教学: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全新内容授课。

六、   复习思考题

1. 中药平肝息风药和开窍药都可以用于惊厥(惊风)和癫痫的治疗,在中医药理论中这两类药的差异很大,在惊厥(惊风)和癫痫的现代研究机制上,它们有哪些异同点?

2. 从安宫牛黄丸到清开灵,其研发思路是怎样的?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郝丽莉  主编,《中医药学概论》案例版,科学出版社,第2.

2. 薛博瑜,吴伟  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

3. 陆茵,马越鸣   主编,《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

4. Gong, G. Chen, H. Kam, H. Chan, G. Tang, Y. X. Wu, M. Tan, H. Tse, Y. C. Xu, H. X. Lee, S. M. In Vivo Screening of Xanthones from Garcinia oligantha Identified Oliganthin H as a Novel Natural Inhibitor of Convulsions. J Nat Prod. 2020.8312:3706-3716.

5. Sharma, P. Kumari, S. Sharma, J. Purohit, R. Singh, D. Hesperidin Interacts With CREB-BDNF Signaling Pathway to Suppress Pentylenetetrazole-Induced Convulsions in Zebrafish. Front Pharmacol. 2020.11:607797.

6. Li, J. Copmans, D. Partoens, M. Hunyadi, B. Luyten, W. De Witte, P. Zebrafish-Based Screening of Antiseizure Plant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gnolia officinalis Extract and Its Constituents Magnolol and Honokiol Exhibit Potent Anticonvulsant Activity in a Therapy-Resistant Epilepsy Model. ACS Chem Neurosci. 2020.115):730-742.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徐海东                                     授课日期:2021/04/01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理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班

授课章节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疼痛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 技能(能力)目标:

通过虚拟实验课掌握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常用行为学实验的原理,熟悉具体操作流程;提升学生掌握常用英文专业术语的能力。

    1.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疾病模型构建及左旋多巴的药理机制(100分钟)

1.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分类(15分钟)

2. 学习记忆行为学实验(15分钟)

3. APP突变和Synuclein突变模型小鼠病理特征(20分钟)

4. 抗帕金森病药物分类及多巴胺代谢(10分钟)

5. 左旋多巴的药动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5分钟)

6. 左旋多巴降解抑制药(5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教学难点:

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本章节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方式,PPT涵盖所有教学大纲知识点,重要的教学重点难点多采用动画方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对于一些知识点采用提问或启发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2.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虚拟实验课:水迷宫技术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实例

    1.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五、 复习思考题

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是什么?

六、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Chapter 24 Pain. Eric R. Kindel, et al.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Fifth Edition. 2013, McGrawHill Medical Press.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杨红教授                                   授课日期:2020/04/02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剂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版 方亮主编,人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班

授课章节

18讲 中枢神经药物新制剂(教材第15章第4节、第16章)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微囊基本概念与特点;

        1. 熟悉影响微囊的因素及纳米粒的修饰。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掌握左旋多巴微囊的设计制备方法和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抗帕金森药物制剂---左旋多巴微囊的设计与评价,100分钟

1抗帕金森药左旋多巴及其临床制剂---片剂、注射剂15分钟)

2)左旋多巴的性质5分钟)

3微粒的性质(3分钟)

4微囊、微球的异同(5分钟)

5微囊给药系统的设计和囊材12分钟)

6微囊给药系统制备方法、粒径影响因素和评价40分钟)

    1. 左旋多巴微囊给药系统的制备、评价2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微囊的基本概念及缓释原理。

  1. 教学难点

微囊的设计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1.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结合教材和整合药学课程的系统要求,通过重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PPT,开展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相关知识,并举一反三。

B. 互动教学:

整合药学设有专门的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吸收和深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待完成,由其他老师完成的实验教学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吗啡的快速检测,制药人不仅要洁身自好远离毒品,更要有职业责任感,为人类驱除病魔制好药,绝不能参与制毒,危害健康和社会伦理。

并且,根据课堂时间在课上或课后,通过视频,加深课堂印象,拓展学生视野:

1)德国Cellavent姜黄素姜黄胶束生物利用度讲解(中文字幕),139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A411t7ad?from=search&seid=358361838635870147

2)盐酸哌甲酯缓释片,112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E411Y7Aj/?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7

3)拉莫三嗪缓释片,55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b41157iP/?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9

4帕金森症药物试验:神奇疗法5113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8855/?from=search&seid=9824083364386141008

5宇宙大爆炸-微球的诞生308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v4y1f7tg?from=search&seid=15694183278917220078

六、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胶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简述药物微囊与微球的概念,微粒制剂有何特点?

3. 简述药物纳米粒的概念及其特点。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J. control release

2ACS Nano

3Small

4)药学学报;

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欧阳艺兰                                   授课日期:2021/04/02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班

授课章节

17章 苯乙胺类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苯乙胺类药物的质量标准。

1.2 掌握代表性药物左旋多巴的质量标准。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1 掌握苯乙胺类药物的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2 掌握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学建立和应用。

2.3了解体内药物分析的样品处理流程和所用的仪器。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 苯乙胺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1. 苯乙胺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10分钟)

2. 苯乙胺类药物的鉴别试验的原理和现象,包括酚羟基、氨基醇和脂肪伯胺的特征反应以及吸收光谱等20分钟)

3. 苯乙胺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有关物质)检查,包括酮体杂质、光学纯度和有关物质检查等(15分钟)

4. 苯乙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非水溶液滴定反应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以及溴量法和亚硝酸钠滴定的原理和计算。(30分钟)

第二节 左旋多巴代表药物的药典质量标准研究

1. 左旋多巴原料药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10分钟)

2. 左旋多巴制剂的溶出度与含量测定方法(5分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苯乙胺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非水滴定反应的选择、应用、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3)溴量法、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与计算。

2. 教学难点

1)苯乙胺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非水滴定反应的选择、应用、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案例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翻转课堂:利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苏州大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并完成相应的教学预习和问题思考。同时,以药物研发实例为主导,课堂教学以师生研讨、学生展示为主要的教学活动。(请学生对以下六组药物,地西泮、苯妥英钠、盐酸氯丙嗪、盐酸氟西汀、吗啡、左旋多巴做分组汇报,涉及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化学合成、制剂涉及和药物分析等方面)



2.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HPLC方法学建立与应用,包括以下两个实验

盐酸氯丙嗪的HPLC分析:(一)系统适用性试验

盐酸氯丙嗪的HPLC分析:(二)线性范围和含量测定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非水溶液滴定法的适用范围?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中外药典信息查询:https://www.drugfuture.com/standard/

药品相关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信息查询:http://db.ouryao.com/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镇学初                                   授课日期:2021/04/06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十八章 精神失常、抑郁症、精神病和躁狂症的发病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精神失常的概念;

掌握抑郁症,精神病和躁狂症的发病机制。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主要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探索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串讲起来,培养学生探索性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药理学的名词、常用药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影响情绪的脑区和神经递质。(20 min)

2. 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和再摄取。(20 min)

  1. 精神失常、抑郁症和躁狂症的发病机制。(60 min)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精神失常、抑郁症和躁狂症发病机制中的神经递质学说。

四、 教学方法选择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配合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教学视频演示,直观地感受精神分裂症症状发作的特征。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1.脑内调节肢体运动的是哪个系统?其功能异常可引起什么疾病?

2.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异常与哪些疾病有关?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Patrick J. SinkoMartin’s Physical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Wolters Kluwer2011.

2. 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2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2012

3. 《脑内多巴胺》,上海科技出版社,主编:金国章,镇学初,2010

4. 《高等药理学》,科技出版社,主编:丁键、镇学初,201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叶娜                                      授课日期:2021/04/07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十九章 抗抑郁药氟西汀的的发现与发展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抗抑郁药的发现与发展;

2)掌握常用的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基本分类以及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

3)熟悉氟西汀、文拉法辛、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的结构特征、合成、体内过程与作用。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抗抑郁药按作用靶点分类                                           5分钟

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5分钟

3.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10分钟

非选择性抑制剂                                            5分钟

选择性抑制剂阿米替林                                      5分钟

4. 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25分钟

氟西汀的发现、体内代谢及合成                               20分钟

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                                        5分钟

5.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剂                                 5分钟

文拉法辛                                                    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抗抑郁药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发展

  1. 教学难点

抗抑郁药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发展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课后习题:写出代表性抗抑郁药的结构、名称及简要的作用机制,以及从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7th edition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叶娜                        授课日期:202147日,48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二十章 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的发现与发展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史;

2)对临床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类型;

3)掌握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构效关系;

4)掌握氯丙嗪、奋乃静、氯普噻吨、氟哌啶醇、氯氮平的设计理念、结构特征、合成与体内代谢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抗精神病药的设计由来                                             5分钟

2. 抗精神病药的分类                                                55分钟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发现                                10分钟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合成、代谢与构效关系                15分钟

噻吨类抗精神病药物                                         5分钟

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                                      15分钟

取代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物                                10分钟

3.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                                      40分钟

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的发现、合成                    10分钟

氯氮平的类似物                                           10分钟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发现                         10分钟

阿立哌唑的发展                                           1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及其衍生物的设计由来

  1. 教学难点

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及其衍生物的设计由来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课后习题:写出代表性抗精神病药物的结构、名称及简要的作用机制,以及从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7th edition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曹莉                                       授课日期:2021/04/08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中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精神类疾病中医药的治疗思路

授课时间

 5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对精神类疾病认识及治疗思路对比。

2) 了解中医学对精神类疾病的辨证分型与其临床诊断特点,理解精神类疾病治疗的难点,思考待探索的方向。

2. 技能(能力)目标:

结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对精神类疾病认识及治疗思路,树立探索意识。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精神类疾病概述(10分钟)

2. 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对精神类疾病认识及治疗思路对比(20分钟)

3. 中医学对精神类疾病的辨证分型与其临床诊断特点(2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对精神类疾病认识及治疗思路对比。

2.  教学难点:

1)思考待探索的方向。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使学生通过PPT中的图片和框架等,深刻地理解课堂教授的内容并引发思考。

B. 互动教学:提问学生、相互辩论、思考讨论

1.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精神类疾病认识及治疗思路有何异同?

2. 为何至今人类对绝大多数精神类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仍无有力的手段和药物?

2.  实验教学: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全新内容授课。

六、   复习思考题

1. 请通过文献阅读,了解精神类疾病发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你认为中医学在治疗精神类疾病上有哪些优势?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陆茵,马越鸣   主编,《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

2. 郝丽莉  主编,《中医药学概论》案例版,科学出版社,第2.

3. Zhang, K. Cui, G. Gao, Y. Shen, W. Doe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ntidepressants have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cupunct Med. 2020.1712):964.

4. Zhao, L. Guo, R. Cao, N. Lin, Y. Yang, W. Pei, S. Ma, X. Zhang, Y. Li, Y. Song, Z. Du, W. Xiao, X. Liu, C. An 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Pattern to Uncover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Ginsenoside H Dripping Pill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Front Pharmacol. 2020.11590457.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王燕                                 授课日期:2020/04/08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1.《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自编讲义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第二十二章 精神类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第二十三章 精神类疾病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掌握疾病模型的构建和药物活性评价:精神分裂症的疾病模型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抑郁症的疾病模型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躁狂症的疾病模型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掌握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碳酸锂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掌握抗抑郁药的分类及每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精神分裂症的疾病模型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20 分钟)

2. 抑郁症的疾病模型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20 分钟)

3. 躁狂症的疾病模型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10 分钟)

4. 抗精神分裂症药 (30 分钟)

4.1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

4.1.1 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chlorpromazine,冬眠灵,wintermine

药理作用及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1. 抗精神分裂症作用及其机制

  2. 镇吐作用及其机制

 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其机制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α受体阻断作用;M 受体阻断作用)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4.1.2 硫杂蒽类

4.1.3 丁酰苯类

4.2 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

5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的药理作用特点(10 分钟)

6 抗抑郁药的分类、每类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10 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四、 教学方法选择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配合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教学视频演示,直观地感受精神分裂症症状发作的特征。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布置作业,让同学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历史沿革,曾经应用过的治疗手段。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推荐同学观看电影《禁闭岛》,体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痛苦和治疗历史。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杨红教授                                   授课日期:2021/04/09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剂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版 方亮主编,人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班

授课章节

18讲 中枢神经药物新制剂(教材第15章第4节、第16章)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微球基本概念与特点;

2)熟悉影响微球的因素及纳米粒的修饰。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掌握利培酮微球的设计制备方法和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抗精神失常药物制剂---利培酮微球的设计与评价,100分钟

1. 微粒(微球)的性质3分钟)

2. 微囊、微球的异同2分钟)

3. 抗精神失常药利培酮及其临床制剂---片剂、注射微球10分钟)

4. 其它上市微球5分钟)

5. 微球给药系统的设计和囊材15分钟)

6. 微球给药系统制备方法、粒径影响因素和评价25分钟)

7. 利培酮的性质和利培酮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评价4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微球的基本概念及缓释原理。

2. 教学难点

微球的设计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结合教材和整合药学课程的系统要求,通过重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PPT,开展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相关知识,并举一反三。

B. 互动教学:

整合药学设有专门的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吸收和深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待完成,由其他老师完成的实验教学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吗啡的快速检测,制药人不仅要洁身自好远离毒品,更要有职业责任感,为人类驱除病魔制好药,绝不能参与制毒,危害健康和社会伦理。

并且,根据课堂时间在课上或课后,通过视频,加深课堂印象,拓展学生视野:

1)德国Cellavent姜黄素姜黄胶束生物利用度讲解(中文字幕),139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A411t7ad?from=search&seid=358361838635870147

2)盐酸哌甲酯缓释片,112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E411Y7Aj/?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7

3)拉莫三嗪缓释片,55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b41157iP/?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9

4帕金森症药物试验:神奇疗法5113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8855/?from=search&seid=9824083364386141008

5宇宙大爆炸-微球的诞生308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v4y1f7tg?from=search&seid=15694183278917220078

六、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胶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简述药物微囊与微球的概念,微粒制剂有何特点?

3. 简述药物纳米粒的概念及其特点。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J. control release

2. ACS Nano

3. Small

4. 药学学报;

5.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欧阳艺兰                                   授课日期:2021/04/09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班

授课章节

25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吩噻嗪类药物的质量标准

1.2 掌握代表性药物氯丙嗪的质量标准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1 掌握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2 掌握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学建立和应用。

2.3掌握反相色谱和离子对色谱法的原理与应用

2.4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液质联用技术以及创新型新技术的应用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吩噻嗪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吩噻嗪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15分钟)

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试验的原理和现象,包括鉴别试验项目中化学法的反应原理和现象、光谱法和色谱法15分钟)

吩噻嗪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有关物质)检查,包括氧化产物的原理和必要性(15分钟)

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酸碱滴定反应比例、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的几种方式、反相色谱与离子对色谱的原理与应用,几种质谱仪器原理与应用以及现阶段液质联用的发展现状(30分钟)

2. 盐酸氯丙嗪代表药物的药典质量标准研究

盐酸氯丙嗪中外药典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15分钟)

干燥失重与炽灼残渣方法的常规操作(1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吩噻嗪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吩噻嗪类药物特殊杂质检查。

3)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的几种方式

2. 教学难点

1)吩噻嗪类药物的结构特点、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2)反相色谱和离子对色谱法的原理与应用。

3几种质谱仪器原理与应用以及现阶段液质联用的发展现状。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案例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翻转课堂:利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苏州大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并完成相应的教学预习和问题思考。同时,以药物研发实例为主导,课堂教学以师生研讨、学生展示为主要的教学活动。(请学生对以下六组药物,地西泮、苯妥英钠、盐酸氯丙嗪、盐酸氟西汀、吗啡、左旋多巴做分组汇报,涉及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化学合成、制剂涉及和药物分析等方面)

2.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HPLC方法学建立与应用,包括以下两个实验

盐酸氯丙嗪的HPLC分析:(一)系统适用性试验

盐酸氯丙嗪的HPLC分析:(二)线性范围和含量测定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提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含量测定分析中有什么优点?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中外药典信息查询:https://www.drugfuture.com/standard/

药品相关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信息查询:http://db.ouryao.com/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徐海东                                     授课日期:2021/04/12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理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班

授课章节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疼痛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阿片肽及其受体分类与功能、镇痛机制;

2. 技能(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掌握常用英文专业术语的能力。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疼痛及发病机制(100分钟)

1. 疼痛概述(10分钟)

2. 疼痛传导通路(20分钟)

3. 阿片受体及内源性阿片肽发现及其作用(20分钟)

4. 镇痛作用的下行传导通路(15分钟)

5. 阿片受体(15分钟)

6. 阿片受体激活的生物学效应(2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镇痛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镇痛的作用机制

四、 教学方法选择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本章节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方式,PPT涵盖所有教学大纲知识点,重要的教学重点难点多采用动画方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对于一些知识点采用提问或启发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镇痛的机制是什么。

七、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可以列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本章节内容的网站、著作、期刊的名称及内容等)

Chapter 24 Pain. Eric R. Kindel, et al.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Fifth Edition. 2013, McGrawHill Medical Press.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叶娜                                      授课日期:2021/04/12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授课年级

18药学

整合药学班

授课章节

吗啡的研究发现与合成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

2)掌握吗啡结构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半合成衍生物作用特点;

3)掌握代表性镇痛药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羟考酮的化学结构与特征及临床应用

  1.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吗啡及其衍生物                                                  60分钟

吗啡的发现                                                   5分钟

吗啡的化学结构                                              10分钟

吗啡的化学性质                                               5分钟

吗啡的结构修饰                                             20分钟

蒂巴因及其衍生物                                           10分钟

吗啡的构效关系总结                                          10分钟

2. 吗啡的结构改造及其衍生物合成                                    40分钟

吗啡喃类化合物                                           10分钟

苯并吗喃类化合物                                          10分钟

哌啶类化合物                                             15分钟

氨基酮类化合物                                             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吗啡的化学结构及其构效关系

  1. 教学难点

吗啡的化学结构及其构效关系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1.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复习思考题

课后习题:写出代表性中枢镇痛药物的结构、名称及简要的作用机制,以及从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7th edition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曹莉                                       授课日期:2021/04/13

课程名称

整合药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中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中医药对疼痛的治疗思路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中医对疼痛的认识和治疗思路。

2) 熟悉具有镇痛药理作用的中药,及其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进展。

3) 思考不同类型中药对疼痛都有作用的原因。

2. 技能(能力)目标:

在掌握相关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对比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对疼痛的不同治疗思路。在熟悉的具有镇痛药理作用的中药中挖掘可开发的新药。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疼痛概述及现代医学治疗方法(20分钟)

2. 中医学对疼痛的认识和治疗思路与方法(30分钟)

3. 具有镇痛药理作用的中药,及其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进展(5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中医对疼痛的认识和治疗思路。

2.  教学难点:

1)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讨论可挖掘的新药,与研究思路。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使学生通过PPT中的图片和框架等,深刻地理解课堂教授的内容并引发思考。

B. 互动教学:提问学生、相互辩论、思考讨论

1.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疼痛的认识和治疗思路有何不同?

2.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到底是什么意思?

2.  实验教学: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全新内容授课。

六、   复习思考题

1. 人们常说中医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什么?

2. 为何那么多中药都具有镇痛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都类似吗?是否存在不同于现代医学对疼痛治疗的作用机制?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郝丽莉  主编,《中医药学概论》案例版,科学出版社,第2.

2. 陆茵,马越鸣   主编,《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

3. Chang, J. Liu, L. Wang, Y. Sui, Y. Li, H. Feng, L. Investigating the Multitarget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for Cancer-Related Pain by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Approach.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0.1110):7617261.

4. Li, S. H. Li, L. Yang, R. N. Liang, S. D. Compou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europathic pain. Chin J Nat Med. 2020.181:28-35.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孙雄华                                授课日期:2021/04/14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整合药学

授课章节

29章 中枢神经系统生物药物研究与发现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及其制备过程;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药物

2. 技能(能力)目标: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生物药物的基因工程制备过程;

了解基因治疗的基本过程。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1.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5分钟

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与基因治疗

2. 基因工程药物简介与发展史:10分钟

胰岛素的特点与基因工程制备:5分钟

干扰素的特点与基因工程制备:10分钟

白介素的特点与基因工程制备:10分钟

红细胞生成素的特点与基因工程制备:10分钟

3. 基因治疗的现状:5分钟

基因治疗所用细胞与治疗途径:10分钟

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10分钟

遗传病的基因治疗:10分钟

肿瘤的基因治疗:15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中枢神经系统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

2)中枢神经系统基因工程药物的制备;

3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

2. 教学难点

1)中枢神经系统基因工程药物的制备;

2)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PPT讲解,联系实际讲授中枢神经系统生物药物的特点与制备过程。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B. 互动教学:

1)课堂问答,即提问和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2)讨论法: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可以采用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以及适当拓宽知识范围。

2. 实验教学: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1、生物药物的基因工程制备过程。

2、遗传病基因治疗的基本过程。

3、肿瘤的基因治疗策略。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基因工程,袁婺洲主编,2019,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徐海东                                     授课日期:2021/04/15

课程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所属学科

药理学

教材名称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18药学整合班

授课章节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疼痛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吗啡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技能(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掌握常用英文专业术语的能力。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疼痛模型及代表药的药理毒理(100分钟)

1. 测痛方法(10分钟)

2. 炎症疼痛模型(10分钟)

3. 中枢疼痛模型(20分钟)

4. 外周疼痛模型(10分钟)

5. 吗啡及衍生物(5分钟)

6. 吗啡的体内过程(5分钟)

7. 吗啡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0分钟)

8.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0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吗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教学难点:

吗啡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本章节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方式,PPT涵盖所有教学大纲知识点,重要的教学重点难点多采用动画方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对于一些知识点采用提问或启发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B. 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本章吗啡的药理毒理一节采取翻转课堂方式进行考核。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六、 复习思考题

吗啡如何发挥镇痛作用。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Chapter 24 Pain. Eric R. Kindel, et al.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Fifth Edition. 2013, McGrawHill Medical Press.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杨红教授                                   授课日期:2021/04/15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剂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第8版 方亮主编,人卫版

授课年级

2018级整合班

授课章节

18讲 中枢神经药物新制剂(教材第15章第4节、第16章)

授课时间

100分钟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纳米粒基本概念与特点;

2)熟悉影响纳米粒粒径的因素及纳米粒的修饰。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掌握吗啡纳米粒的设计制备方法和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镇痛药物制剂---吗啡纳米粒的设计与评价,100分钟

1. 镇痛药吗啡及其临床制剂---片剂、注射剂15分钟)

2. 上市纳米粒10分钟)

3. 微粒(纳米粒)的性质5分钟)

4. 吗啡的性质及缓释制剂研究 15分钟)

5. 纳米晶、(吗啡)纳米粒的制备和评价40分钟)

6. 吗啡的快速检测15分钟)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药物晶体纳米粒、载药纳米粒的基本概念及缓释原理。

2. 教学难点

药物晶体纳米粒、载药纳米粒的设计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四、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 多媒体教学: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结合教材和整合药学课程的系统要求,通过重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PPT,开展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相关知识,并举一反三。

B. 互动教学:

整合药学设有专门的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吸收和深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待完成,由其他老师完成的实验教学

五、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吗啡的快速检测,制药人不仅要洁身自好远离毒品,更要有职业责任感,为人类驱除病魔制好药,绝不能参与制毒,危害健康和社会伦理。

并且,根据课堂时间在课上或课后,通过视频,加深课堂印象,拓展学生视野:

1)德国Cellavent姜黄素姜黄胶束生物利用度讲解(中文字幕),139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A411t7ad?from=search&seid=358361838635870147

2)盐酸哌甲酯缓释片,112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E411Y7Aj/?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7

3)拉莫三嗪缓释片,55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b41157iP/?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9

4帕金森症药物试验:神奇疗法5113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8855/?from=search&seid=9824083364386141008

5宇宙大爆炸-微球的诞生308秒,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v4y1f7tg?from=search&seid=15694183278917220078

六、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胶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简述药物微囊与微球的概念,微粒制剂有何特点?

3. 简述药物纳米粒的概念及其特点。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J. control release

2. ACS Nano

3. Small

4. 药学学报;

5.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